白花蛇散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酒浸1宿,去皮骨,取肉炙)3兩,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天麻半兩,芎藭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藁本(去苗土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幹蠍(炒)1兩,白芷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白鮮皮1分,丹砂(別研)1分,麝香(別研)2錢,牛黃(別研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中風,心胸煩滿,項背強直,面板不仁。

炮製方法

上20味,除別研外,搗羅為散,即入研藥,再羅勻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蔥白、臘茶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肉1兩(酒拌炒令黃),天南星1兩(炮裂),土蜂兒(微炒)半兩,幹蠍(微炒)半兩,桑螵蛸(微炒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赤箭半兩,薏苡仁(微炒)半兩,酸棗仁(微炒)半兩,柏子仁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桂心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,牛膝(去苗)半兩,麝香1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四肢筋脈攣急,面板麻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豆淋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1條(去皮骨,酒浸,炙令微黃),蜂房3兩(微炙),苦參4兩(銼),防風4兩(去蘆頭),梔子仁3兩,丹參3兩,薯蕷3兩,秦艽2兩(去苗),甘菊花2兩,玄參3兩,白蒺藜2兩(微炒去刺),獨活3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毒風,面板生瘑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後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三引張渙方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腰以上取肉酒浸,炙黃)1兩,桂心1兩,人參1兩,羚羊角1兩,菖蒲1兩,川烏頭半兩(淨,炮裂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中風,啼不出,及心肺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至半錢,點麝香、荊芥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三引張渙方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1條,酒浸,炙,取肉)3兩,露蜂房(微炙)2兩半,苦參(銼)2兩半,防風(去叉)2兩半,丹參2兩半,梔子仁2兩半,山芋2兩半,秦艽(去苗土)1兩1分。

功效主治

惡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錢匕,空心用溫酒調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去皮骨,酒炙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丹參半兩,蔓荊實半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半兩,玄參半兩,苦參半兩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山芋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菊花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天麻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攻注,遍體生瘡,面板瘙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3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天麻1兩,槐子1兩(微炒),羌活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晚蠶沙1兩(微炒),蔓荊子1兩,白鮮皮1兩,威靈仙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肺臟風毒,遍身生瘡,或生白癜,或生斑點,及面板皴裂;白癩,語聲嘶嘎,目視不明,四肢(疒帬)痺,關節熱痛,身體隱疹,鼻生息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5兩(酒浸,去皮骨,微炙),露蜂房2兩(炙黃),苦參1兩半(銼),防風1兩(去蘆頭),丹參1兩,梔子仁1兩,薯蕷1兩,秦艽1兩(去苗),玄參1兩,白蒺藜1兩(微炒,去刺),獨活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疾,皮肉變改,眉須欲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用溫酒下,晚食前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天麻半兩,何首烏半兩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桂心半兩,萆薢半兩(銼),白鮮皮半兩,羌活半兩,蔓荊子半兩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晚蠶蛾1分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烏犀角屑半兩,磁石1兩(燒,醋淬7遍,搗碎細研,水飛過)。

功效主治

紫癜風,白癜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入磁石令勻。

注意事項

忌熱面、雞、豬、魚、蒜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十九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2兩(湯或酒浸,炙微黃,去皮骨),白附子1兩(炮裂),磁石1兩(燒,酒淬7遍,細研),天麻半兩,狗脊半兩(去毛),側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萆薢半兩(銼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細辛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白朮半兩,芎藭半兩,白鮮皮半兩,羌活半兩,蔓荊子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痺,關節不利,手足頑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磁石同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肉1兩(酒浸,炙微黃),白殭蠶1兩(微炒),麝香1分(細研),硃砂1兩(細研),羌活2兩,秦艽1兩(去苗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,當歸1兩,牛膝1兩(去苗),芎藭1兩,萆薢1兩(銼),幹蠍1兩(微炒),防風1兩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,更研令勻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雞、豬肉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暖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酒浸,炙,去皮骨)2兩,何首烏(去黑皮,切)4兩,牛膝(3味用酒浸半日,焙乾)4兩,蔓荊實(去白皮)4兩,威靈仙(去土)2兩,荊芥穗2兩,旋覆花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肢節疼痛,言語謇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心、臨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去皮骨,酒炙)1兩,烏蛇(去皮骨,酒炙)1兩,幹蠍(全者,去土,炒)1兩,白殭蠶(炒)1兩,地龍(去土,炒)半兩,雄黃(醋熬,研)1分,蜈蚣15條(赤足全者,炒),蠍虎15枚(全者,炒),蜜蜂(炒)1分,丹砂(研)1兩,黃蜂(炒)1分,胡蜂(炒)1分,龍腦(研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疾,鬚眉墮落,皮肉已爛成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蜜水調下,日3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1兩,天南星(炮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白殭蠶(炒)1兩,幹蠍(去土,炒)1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掠去沫,焙)1兩,蜂子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筋絡拘急,攣縮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白花蛇散

配方組成

白花蛇(用頭項肉,酒浸,去骨,慢火炙令焦)半兩,藁本(去苗土)半兩,五加皮(銼)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萆薢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熟乾地黃(焙)半兩,木香半兩,蕓薹子(炒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甘草(炙)1兩,威靈仙(去苗土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甘菊花半兩,蔓荊實(去白皮)1兩,郁李仁(去皮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虎骨(酥炙)1兩,幹蠍(微炒)半兩,白芷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柔風。血氣俱虛,邪中內外,面板緩縱,腹裡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