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7錢5分,枸杞7錢5分,茯苓7錢5分,甘草7錢5分,五味5錢,麥冬5錢。
消渴及老人、虛弱人大渴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一。
人參2錢,麥冬2錢,生地2錢,栝樓根2錢,炙甘草2錢。
產後去血甚多,津液內耗,胃氣暴虛,頓生內熱,口燥咽乾而渴。
先取淡竹葉10片,粳米1合,煎湯1盞,去米、葉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煎至7分,溫服。
《萬氏女科》卷三。
人參、麥冬、白朮、幹葛、甘草、花粉、黃芩(酒炒)、燈心。
痘齊或脹或靨,渴不止。
竹葉、大棗為引。
《痘疹一貫》卷二。
人參2兩,麥冬3兩。
中暑熱極,陰陽兩衰,妄見妄言,宛如見鬼,然人又安寧不生煩躁,口不甚渴。
水煎服。
《辨證錄》卷六。
人參1錢,麥門冬1錢,小麥1錢,茯苓1錢,竹茹1團,白芍藥8分,甘草5分。
虛熱煩渴。
上銼。
水煎服。
《濟陽綱目》卷五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