痞氣丸

《三因》卷八: 痞氣丸

配方組成

大烏頭1分(炮,去皮臍),附子半兩(炮,去皮臍),赤石脂(煅,醋淬)2兩,川椒(炒出汗)2兩,乾薑(炮)2兩,桂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積。在胃脘,覆大如盤,久久不愈,四肢不收,黃癉,飲食不為肌膚,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脈浮大而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漸加至10丸,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八。

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二: 痞氣丸

配方組成

厚朴(去皮)4錢半,黃連(去須)8錢,吳茱萸(洗)3錢,黃芩2錢,白茯苓(去皮,另為末)1錢,澤瀉1錢(另為末),川烏頭(炮,去皮)半錢,人參(去蘆)1錢,茵陳(酒制,炒)1錢半,巴豆霜4分,乾薑(炮)1錢半,白朮2錢,縮砂仁(去皮)1錢半,桂(去皮)4分,川椒(炒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脾積。在胃脘覆大如盤,久久不愈,令人四肢不收,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巴豆霜、茯苓另研為末旋入外,同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積減大半勿服。

使用方法

初服2丸,每日加1丸,至便溏為度,食前淡甘草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