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竹葉湯

《玉案》卷二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石膏5錢,人參2錢,甘草7分,麥門冬1錢5分,淡竹葉4片,粳米1撮。

功效主治

虛煩,外亦發熱,有類傷寒初症,但頭身不痛,不惡寒,脈不緊數,但浮而無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入薑汁2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二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竹葉3錢,人參1錢半,甘草8分,防風1錢半(砂糖炒黑),桔梗8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傷風,脈浮數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一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九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葛根1斤,人參1兩,甘草1兩,竹葉1把。

功效主治

熱病後虛熱,渴,四肢煩疼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5升,煮取5升,渴即飲之,日3夜2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一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九。
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四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竹葉、麥冬、甘草、軟柴胡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過經,煩熱不解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全生集》卷四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五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半夏(湯泡、炒7次)、當歸、淡竹葉、天門冬(去心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夏月壯熱煩躁,心悶口乾渴,心神不寧,痰壅嘔逆;兼治瘡疹後餘毒,熱不退,小便赤澀,成赤斑者;瘡疹始覺不惡寒,但煩躁,小便赤澀,乾渴,成赤斑點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抄2錢,用水1小盞,加生薑2片,同煎至半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五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二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半,黃連1錢半,麥冬3錢(去心),黃芩1錢半,炙草7分,山梔1錢半(炒),竹葉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上消,熱盛脈數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二。

《保嬰撮要》卷二十: 人參竹葉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竹葉2錢,甘草2錢,半夏2錢5分,小麥1錢半,麥門冬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虛煩不得寐,或兼自汗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每服2-3錢,加生薑2片,粳米2撮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撮要》卷二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