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芥穗5分,蟬退5分,桔梗5分,歸尾5分,甘草稍5分,防風4分,白芷4分,石膏(煅)1錢2分,白芍藥7分,茯苓6分,連翹6分,蒼朮(泔水制)6分。
痘後患眼,其珠不紅,眼皮弦生一小顆,數日有膿,俗謂狗翳,發後又發,甚至眼毛上發一白泡。
加蔥白1段,大米1撮,白水2鍾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熱服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。
當歸8分,川芎8分,白茯苓(去皮)8分,陳皮8分,半夏(姜制)8分,烏藥8分,香附8分,白芷8分,羌活8分,防風8分,細辛3分,桂枝3分,甘草3分。
風中在腑,惡風寒,拘急不仁者。
上銼1劑。
加生薑3片,水煎,熱服。
《回春》卷二。
荊芥、防風、柴胡、黃芩、升麻、葛根、當歸、川芎、木通、生白芍、生地、木賊、蜜蒙、甘草、甘菊、黑小豆。
妊娠目赤腫痛,甚則痛不可忍,或眵淚羞明,或癢澀起赤障。
水煎服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
麻黃(去節)3兩,益智仁1兩,杏仁(炒,去皮)1兩,炙甘草5兩,升麻5兩。
半身不遂,或肢體麻痺,筋骨疼痛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1小碗,煎至6分,去滓熱服。腳蹬熱水葫蘆,以大汗出,去葫蘆。冬月不可。
《醫學發明》卷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