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薑1斤,甘草3兩,桂心4兩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6升,煮取1升半,每服5合,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十六。
生薑1斤,淡竹葉1升。
婦人產後餘血不盡,血流入腰腿疼痛,胸急氣滿,兩脅皆痛。
以水2升,煮取1升,去滓,分再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六。
半夏(湯7次,焙)半兩,人參3兩,前胡(去苗蘆)3兩,桂(去粗皮)3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兩,甘草(炙)1分,柴胡(去苗)半兩。
胸痺短氣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2盞,生薑5片,大棗3枚(擘開)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七。
杏仁4兩(去皮尖),生薑6兩(去皮細橫切之),甘草3分,桃仁半兩(去皮尖),鹽花3兩。
老人膈滯,肺疾痰嗽。
上以杏仁、桃仁、姜溼紙同裹煨,沙盆內研極細後,入甘草、鹽再研,潔器貯之。
湯點服。
《養老奉親》。
生薑4兩(和皮切作頭子,入石灰1兩同炒姜7分幹,從入半夏1兩再抄10分幹),丁香末1分,白礬1錢,硫黃1分。
翻胃,膈氣不下食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生薑米飲調下;噦用幹柿蒂湯。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生薑2兩(切),升麻2兩(銼),射干2兩(銼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)。
小兒咽喉腫痛,毒氣熱極,咽塞不利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一。
生薑(細切絲)12兩,草豆蔻(去皮)4兩,甘草(生銼)半斤。
胃有寒,氣逆嘔噦。
上藥先搗草豆蔻、甘草為末,同薑絲爛研勻,捏作餅子焙乾,再搗羅為末。
每服1大錢,空心、食前鹽湯點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。
幹生薑2斤,白麵(炒)3斤,甘草(炒)13斤,杏仁(去皮尖麩炒,別研)10斤。
酒食所傷。
上以炒鹽22斤同為末。
每服半錢,如茶點吃,常服1字,不拘時候。
《局方》卷十。
東壁土1把,生薑1大兩(碎之)。
乾溼霍亂冷熱。
用水1大升,煮取半升,澄清,熱飲之。如渴依前進。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救急方》。
生薑4兩,澤瀉3兩,桂心2兩,橘皮3兩,甘草2兩,茯苓4兩,人參1兩,大黃4兩。
吐逆乾嘔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醋物、生蔥。
上切。以水7升,煮取3升。服5合,日3次。
《外臺》卷六引《集驗方》。
老生薑5錢。
中風閉證。
水煎。初服須抉開口灌。
《不知醫必要》卷一。
生薑(和皮研)5兩。
腳氣。
上絞取汁,煎令熟。
每服半合,以熟湯半盞調勻,空心服之。日午、近晚各一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五。
生薑5兩,茯苓4兩,半夏1升,橘皮1兩,甘草2兩。
食己嘔逆。
以水9升,煮取3升7合,分3服。
《醫心方》卷九引《深師方》。
生薑汁1合,蜜1合,糯米1合(以新汲水淘令淨,研如粉)。
胃中實熱,霍亂吐瀉,不受飲食,心神煩渴。
以新汲水1大盞相和,時時服1合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七,名見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生薑2兩(去皮細切),漿水1升。
老人飲食不下,或嘔逆虛弱。
上和少鹽,煎取7合,空心常服。
《養老奉親》。
生薑1斤(取汁),食蜜8兩,醍醐4兩。
胸腹中卒痛。
上藥微火上耗令相得。適寒溫服3合,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十三。
半夏(法制)、生薑各等分。
噎氣。
水煎服。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