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肌散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5分,沒藥(俱瓦上焙,去油)5分,血竭(炒,水飛)5分,黃丹(炒,水飛)5分,輕粉5分,赤石脂(煅)1兩,龍骨1兩,螵蛸2錢,枯礬1錢,麝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毒難收口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在生肌膏藥上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七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(為咀,炒黃色)2兩,白礬(飛過)5分,沒藥1錢,乳香1錢,孩兒茶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用管吹入漏瘡口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七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石膏1兩,輕粉1兩,赤石脂1兩,黃丹(飛)2錢,龍骨3錢,血竭3錢,乳香3錢,潮腦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般癰疽瘡瘍潰後,腐肉已脫,膿水將盡;乳房疾患:如內外吹乳癰、乳發、乳疽、乳痰潰後,膿水將盡,乳漏;肛門疾患:如肛周膿腫潰後膿盡,肛裂;凍瘡膿腐將盡,以及某些外科疾患術後,傷口癒合遲緩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甘草、當歸、白芷各1錢煎湯,洗淨患上,用此幹摻,軟油紙蓋扎,2日1洗1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。

《袖珍》卷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(煅)1錢,龍骨(煅)5錢,幹胭脂2分,輕粉1分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等瘡去盡敗肉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。

《跌損妙方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5錢,沒藥5錢,血竭5錢,雄黃5錢,蒲黃5錢,梧子5錢,赤石脂5錢,白芷5錢,樸消5錢,寒水石5錢,陀僧5錢,龍骨5錢,輕粉5錢,花蕊石5錢,山甲5錢,螃蟹粉5錢,硼砂5錢,蟾酥5錢,硃砂3錢,烏藥3錢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,臁瘡,癘症。

炮製方法

共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膏1張各下數分,貼傷處。若臁瘡、癘症,貼背心即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跌損妙方》。

《扶壽精方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蛤粉1兩,象皮3錢,海螵蛸1錢,孩兒茶1錢,珍珠3錢(入紅乾鍋內碎之),寒水石(火煅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擦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扶壽精方》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1錢,海螵蛸1錢,龍骨1錢,乳香2錢,沒藥2錢,血竭2錢,輕粉1錢,硃砂5錢,鬱金5錢,黃丹(飛過)5錢,黃連5錢,白芷5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瘡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瘡口上,用燈心數莖,卻用膏藥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。

《醫統》卷七十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1兩(火煅),訶子(炮,取肉)2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加輕粉3錢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先洗瘡拭乾,敷上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七十四。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兒茶1錢,白龍骨1錢,輕粉5分,滑石5分,冰片5厘。

炮製方法

共為細末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。
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薑黃46g,甘草25g,雄黃25g,大海馬31g,川黃柏31g,黃丹31g,炮山甲31g,生大黃15g,全蠍15g,冰片4g,麝香3g。

功效主治

面板癌用白降丹後腫瘤脫落或消失,創面肉芽新鮮,活檢病理切片報告陰性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外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面板病學簡編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六引《衛生家寶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,當歸3分,荊芥穗半兩,白芍藥1兩,甘草半兩,地骨皮1兩,川芎半兩,人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烏梅1個,煎至1盞,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六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顧氏醫徑》卷六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煅石膏1兩,象牙屑4錢,煅龍骨2錢。

炮製方法

水飛為丹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氏醫徑》卷六。

《保嬰易知錄》卷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黃耆、珍珠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初生無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時時撲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易知錄》卷下。

《瘍科遺編》卷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爐甘石3錢,白佔1錢,輕粉1錢,冰片3分,坑膩3錢(炙,或人中白亦可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,腐肉不盡,不肯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麻油調搽,外用油紙蓋,紮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遺編》卷下。

《外傷科學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制爐甘石5錢,滴乳石3錢,滑石1兩,琥珀3錢,硃砂1錢,冰片1分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潰後,膿水將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摻瘡面,外蓋膏藥或油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傷科學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珍珠5分,冰片5分,象皮1錢,乳香5分,沒藥5分,爐甘石5分,輕粉4分,孩兒茶3分,血竭5分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瘡瘍,潰後不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淨水拭患處,再上藥面即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象皮3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血竭2錢,兒茶3錢,冰片6分,海螵蛸3錢,煅龍骨3錢,煅石決明1兩,煅石膏1兩,珍珠1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瘡癤,潰後不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辛辣等食物。

使用方法

將瘡口洗淨,敷患處,外以藥膏覆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蘭州方)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血竭1兩(花),龍骨2兩,象皮2兩,乳香2兩,沒藥2兩,赤石脂2兩,海螵蛸5錢,梅片2錢,硃砂4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瘡癤潰爛後,久不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房事。

使用方法

將藥敷瘡上,用紗布蓋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蘭州方)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沙市方)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熟甘石1兩,輕粉2錢,赤石脂5錢,龍骨5錢,正梅片1錢,黃丹1錢,熟石膏1兩,乳香5錢,沒藥5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腫毒潰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以無聲為度。

注意事項

忌辛辣、魚腥、蔥、蒜等品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用少許撒患處,外貼膏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沙市方)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昌方)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青花龍骨(煅)3錢,血竭(另研)3錢,紅粉3錢,制乳香3錢,制沒藥3錢,冰片1錢,煅赤石脂3錢,煅石膏3錢,海螵蛸3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腫毒潰後,膿腐已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透過密篩篩過,再入乳缽內擂至極細無聲為度,瓷瓶收貯,封固。

注意事項

膿腐未淨忌用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先將瘡口洗淨,再將藥納入瘡口內,外用膏藥蓋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南昌方)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血竭2兩,煅龍骨2兩,生乳香2兩,生沒藥2兩,海螵蛸(去殼)5錢,象皮2兩(滑石燙),生赤石脂2兩,冰片1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瘡癤,潰膿流水,肌肉不生,久不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和勻,1錢重灌瓶。

使用方法

上患處,外貼硇砂膏或硃砂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。

《喉科紫珍集》捲上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1兩,海螵蛸1兩,龍骨1兩,乳香5分,沒藥5分(炙),枯礬5分,文蛤(炙)5分,白芷1錢,輕粉1錢,血竭1錢,硃砂1錢,象皮(炙)1錢(如無象皮,用真象牙屑2錢代之)。

功效主治

纏喉風、骨槽風、單雙乳蛾、喉疳、重舌等日久有膿已潰,瘡口不收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牛、羊肉及一切發物。

使用方法

臨用時加麝香、冰片少許吹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喉科紫珍集》捲上。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硃砂、乳香、沒藥、輕粉、石脂、龍骨、白蠟、海螵蛸、川貝、自然銅(煅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癧核出盡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每1兩中配七仙丹1錢5分,和勻。每用些許,摻於瘡口,蓋以膏藥。遇潰爛者,先用米泔水洗淨,然後將此散輕輕拂上,膏藥掩之。如久患成漏者,可用膏藥捻成條子,蘸此藥末,插入漏孔。如毒重不效者,須用前釣羊丹釣去核塊,再用此散收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十三方考》。

《傷科彙纂》卷八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密陀僧4兩,桑白皮4兩(新者),龍骨4兩,黃丹5錢,陳石灰2兩,麝香1錢(另研)。

功效主治

刀鐮斧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彙纂》卷八。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煅龍骨1錢,海螵蛸1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象皮1錢(銼末或炙),血竭1錢,輕粉1錢,赤石脂2錢,冰片3分,珍珠6分(同腐制,研至無聲),麝香少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。

《玉鑰》捲上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1兩(水飛數次再用),乳香1兩(去盡油),沒藥3錢(去盡油),輕粉2錢5分,硼砂2錢5分,龍骨1兩(火煅紅,淬入米醋內,水飛),孩兒茶2錢5分,大梅片3分。

功效主治

骨槽風潰後,骨已退出;魚腮風,日久腮穿出膿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於患處略用少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鑰》捲上。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川文蛤2錢(炒),乳香1錢(去油),沒藥1錢,枯礬5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。

《虺後方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血竭、兒茶、乳香、沒藥、出過雞的蛋殼。

功效主治

血箭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虺後方》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一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龍骨2錢,赤石脂2錢,乳香2錢,沒藥2錢,血竭2錢,輕粉2錢,貝母3錢,珍珠1錢,冰片1錢(一加白蠟2錢)。

功效主治

跌撲、腫毒、瘰癧等症已破腐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罐收聽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一。

《靈藥秘方》捲上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三花聚頂丹4錢,沒藥2錢,乳香2錢,兒茶(俱去油)2錢,珍珠1錢(或加冰片、人參)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靈藥秘方》捲上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紅升丹1錢,血竭3錢,海螵蛸3錢,象皮3錢(焙焦),黃丹3錢,輕粉3錢,赤石脂5錢,兒茶5錢,紫河車(煅)5錢,乳香2錢(去油),沒藥(去油)2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上膏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盤雞(煅存性)1錢,血竭5分,兒茶5分,冰片1分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用內消退管丸後,毒將盡,肉長管出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吹入漏孔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花蕊石(醋煅)2錢,孩兒茶2錢,雞內金2錢,飛丹(煅,水飛)1錢,乳香1錢,血竭2錢,紅絨灰1錢,黃連1錢。

功效主治

繭唇烙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加冰片1分,幹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一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5錢,血竭5錢,沒藥4錢,全蠍10個(炒),輕粉3錢,硃砂3錢,黃丹(生用)3錢,海螵蛸(去殼,煅存性)3錢,龍骨2兩(火煅紅,好酒淬5次),明礬2錢半,鳳凰退2錢(煅),赤石脂1兩半(火煅,好酒淬7次)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待瘡洗淨上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三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(煅),海螵蛸1錢,赤石脂1錢,乳香5分,沒藥5分,血竭5分,輕粉5分,雄黃5分,小鼠(未出毛)2枚(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,痔根脫落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臨用加冰片少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三。
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芷1錢,白龍骨5分,貝母2錢,赤石脂1錢,白及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成癰,膿已去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。

《便覽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龍骨(煅)、白蘞、乳香、沒藥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之。粗則反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四。

《便覽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(煅)1兩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爛瘡,並刀斧傷瘡。

使用方法

洗淨瘡,敷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四。

《便覽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血竭5分,輕粉1錢,寒水石(煅)3錢,沒藥1錢,海螵蛸5分,龍骨6分,兒茶6分,黃丹1錢半,赤石脂(煅)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爛瘡不收口,並刀斧傷出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上藥,淨末1兩,煅天靈蓋末1兩同研,洗瘡,外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四。

《回春》卷八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、孩兒茶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杖瘡潰爛久不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防風、荊芥、苦參各等分煎水洗後,摻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八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象皮2錢,白蠟2錢,乳香1錢,赤石脂4錢(煅),血竭2錢,龍骨2錢(煅),沒藥1錢,白石脂2錢(煅),冰片少許,輕粉2錢,土鱉蟲2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,沒藥1兩,黃丹1兩(澄),赤石脂2兩(火煅),輕粉2錢,龍骨(火煅)4錢,熊膽4錢,冰片1錢,血竭2錢,麝香1錢,孩兒茶2錢,海螵蛸5錢(水煮)。

功效主治

痔上枯藥之後脫落,孔竅不收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消毒飲每日洗3次,上藥3次,10日內全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四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一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水紅花葉。

功效主治

腫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水紅花根銼碎,煎湯,洗淨,卻用葉末撤瘡上,每日洗1次,撒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一。

《玉案》卷六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1錢,伏龍肝1錢,輕粉1錢,黃柏1錢,血竭1錢,杭粉1錢,黃丹5分,發灰5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,冰片3分,密陀僧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靨後,疔潰成坑,內見筋骨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六。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輕粉1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黃丹2錢(微炒),赤石脂5錢,寒水石3錢(煅)。

功效主治

齒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溼則幹搽,幹則油調,將舊棉花托1-2分藥入窟內。過夜即愈。或搗飯內塞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啟玄》卷十二。

《吳氏醫方類編》卷一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珍珠5分(煅),海巴1錢,象牙(煅)1錢,乳香(去油)1錢,沒藥(去油)1錢,龍骨1錢(煅),冰片3分,輕粉3分,真紅褐子3分(燒灰存性,或舊織錦亦可)。

功效主治

牙疳因素有癖疾,積熱上攻,輕為牙癖,重則牙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搽數次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吳氏醫方類編》卷一。

《外科百效》卷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嫩老鼠子1個(焙乾存性),雞內金3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兒茶3錢,輕粉1錢,甘石(火煅過)3錢,雄黃1錢,破絲網巾(燒灰)2錢,血竭1錢,孩兒骨(燒灰存性)1錢,陀僧(火煅,水飛)1錢,黃柏末1錢,大黃末1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瘡,痔根己脫落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1日1次,洗換新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百效》卷三。
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六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上白蜜8錢,香獨活5錢,生石膏5錢,大黃5錢,陳石灰1兩。

功效主治

打破頭。

炮製方法

陰陽瓦焙紅,合細末搽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梅氏驗方新編》卷六。

《瘍科遺編》卷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錢半,爐甘石錢半,兒茶錢半,白佔1錢,血竭1錢,乳香1錢,沒藥1錢,冰片3分,煨石膏5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,腐肉去盡,不肯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患處,外用膏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遺編》卷下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象皮(炙)1兩,血竭1兩,赤石脂(生)1兩,乳香(炙)1兩,龍骨(煅)1兩,冰片3錢,沒藥(炙)1兩,兒茶1兩。

功效主治

瘡癤潰後、潰瘍,久不收口。燙火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過羅。

注意事項

疔癰潰後,膿毒未淨的瘡面勿用。

使用方法

幹灑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桑木灰7錢,石灰5錢。

功效主治

疔角,瘡瘍,核瘤,鼻痔,鼠瘡。楊梅結毒成癩點、猴子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煎,洗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
《同壽錄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牡蠣(去粗皮,淨)2兩,水粉1兩5錢。

炮製方法

煮炒幹,加生礬3分,又加水粉5錢,生用。共為末,研極細,摻上。或外加冰片少許,麝香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同壽錄》卷四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輕粉1錢,血竭1錢,兒茶1錢,自死螺螄(連泥者,煅)10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加冰片1分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用乳汁調搓。3次全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
《傷科補要》卷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真珠、琥珀、龍骨、象皮、黃連、冰片、輕粉、兒茶、血竭。

功效主治

外傷穿潰損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瓷瓶收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補要》卷三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2兩,西牛黃2兩,珍珠2兩,琥珀2兩,熊膽2兩,乳香(去油)2兩,沒藥(去油)2兩,爐甘石(煅)5錢,海螵蛸5錢,龍骨5錢,石膏(煅)5錢,輕粉5錢,杭粉2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入冰片5分,再乳千下,瓷瓶密貯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
《外科傳薪集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滑石1兩,冰片2分,硃砂1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傳薪集》。

《吳氏醫方類編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細雞骨炭(叮噹響者,為極細末)、明亮松香(為極細末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刎傷。

使用方法

用蔥汁調和,搗數10下;又加蔥汁調和,又搗又曬。如此4-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吳氏醫方類編》卷四。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辰砂2錢,血竭2錢,海螵蛸3錢,川貝3錢,輕粉2錢,冰片5分,龍骨3錢,寒水石5錢(煅)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。

《醫部全錄》卷一九四引葉心仰方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甘石4兩,龍骨4兩,麝5分,冰片5分,象皮2兩,沒藥2兩,雄黃3錢,硃砂3錢,輕粉5錢,光粉5錢,黃丹1兩5錢,黃柏1兩5錢,牡蠣(煅)3兩。

功效主治

爛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部全錄》卷一九四引葉心仰方。

《朱仁康臨床經驗集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輕粉30g,血竭末9g,龍骨末9g,炙乳香3g,煅石膏末30g,赤石脂末30g。

功效主治

潰瘍瘡面,腐肉已清,新肌已露。

炮製方法

以上各藥依次加入,研成細末,裝瓶備用。

使用方法

用少許直接撒在瘡面,外蓋玉紅膏紗條,再蓋敷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仁康臨床經驗集》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貓犬頭骨。

功效主治

瘡久不收口。

炮製方法

燒灰,研末。

使用方法

上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鮮鹿腿骨(紙包,灰火內煨至黃脆為度,如焦黑則無用矣)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桑葉。

功效主治

久遠瘡口不收。

使用方法

上用醋煮1滾,撈起。貼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。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引劉士琦方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去油)1錢,沒藥(去油)1錢,血竭1錢,象皮少許,兒茶1錢,珍珠5分,冰片2分,龍骨5分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瓷罐收貯,黃蠟塞口,恁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良朋彙集》卷五引劉士琦方。

方出《馮氏錦囊·外科》卷十九,名見《瘍醫大全》卷九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珍珠2分(生研極細),乳香(箬上炙燥)5分,沒藥5分,鉛粉5分,瓜兒血竭5分,直掃盆輕粉4分,兒茶3分,上白蠟1錢,大冰片2分,象皮1錢(切小方塊,瓦條細灰拌炒成珠)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濃茶或豬蹄湯洗淨,以少許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馮氏錦囊·外科》卷十九,名見《瘍醫大全》卷九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真輕粉1兩,鉛粉1兩(炒黃),冰片2分,辰砂4分(水飛),珍珠1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瓷瓶收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五。

《石室秘錄》卷一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,三七根末3錢,輕粉5分,麒麟血竭3錢,象皮1錢,乳香(去油)1錢,沒藥1錢,千年石灰3錢,廣木香末1錢,冰片3分,兒茶2錢。

功效主治

潰瘍久不收口,兼治術後創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極細末,研至無聲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外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石室秘錄》卷一。
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爐甘石1兩(煅,入三黃湯內7次),木香5錢,降香5錢,乳香5錢,沒藥5錢,血竭5錢,兒茶5錢,黃柏5錢,黃連5錢,白芷5錢,白蘞5錢,龍骨3錢,冰片1錢,麝香3分,赤石脂1兩(煅),黃丹1兩(飛7次),海螵蛸(湯泡,去皮)5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

《種福堂方》卷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1分,血竭1分,紅粉霜1分,乳香1分,沒藥1分,海螵蛸1分,赤石脂1分,煅石膏2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腫毒,瘡瘍潰久不易收口之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敷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福堂方》卷四。

《癰疽驗方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木香2錢,黃丹5錢,枯礬5錢,輕粉2錢。

功效主治

瘡口不合;傷寒狐惑,上唇生瘡或下唇生瘡;內疳瘡膿出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豬膽汁拌勻,曬乾,再研細,摻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癰疽驗方》。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3錢,密陀僧半兩,幹胭脂2錢,雄黃1錢,綠豆粉2錢,輕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犬咬蛇傷,經導瀉後,瘡口痛減腫消者及瘡口不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瘡初起者禁之。

使用方法

以溫漿水洗淨,用無垢軟帛搵淨,藥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
《跌損妙方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、爐甘石、兒茶、龍膾皮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刀傷成瘡,膿水難幹,肌肉不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瓷器貯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跌損妙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二十九引《古今錄驗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1斤(炙),黃柏8兩,當歸4兩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封瘡上,日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九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黃狗頭骨、亂髮、川山甲各等分(燒灰)。

功效主治

痔瘡久不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撒患處。如干則用津唾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顆鹽1分,黃丹半兩,黃柏1分(銼),白礬1分(以上3味,以瓷瓶盛,大火燒令通赤,細研),白蘞1分,膩粉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瘰癧成瘡,有膿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都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時先以溫鹽漿水洗瘡令淨,拭乾,看瘡口大小貼,日2度用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秦艽(淨洗,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瘡口,氣冷不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黃蜀葵花(焙乾)半兩,乳香(研)1分,不灰木1兩,白蘞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溫甘草水洗過瘡,幹摻瘡上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牆上多年白蜆殼(火煅通赤,去火候冷,研)1錢,無名異(為末)1錢,密陀僧(火煅過)1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惡瘡,瘡口生肉頗遲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3味,更入麝香少許,同研令勻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摻瘡口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(燒令汁盡)1兩,黃連末1分,輕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,惡物盡而不收口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不拘多少,摻瘡口上。候生肉滿,膿水盡,瘡口乾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。

《三因》卷十四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黃狗頭骨(燒存性)2兩,膩粉1錢,桑白皮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瘡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生麻油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四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珍珠1錢,瓜兒竭1錢,乳香(箬上烘)1錢,沒藥(箬上烘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瘡口不收,必有伏毒,周圍面板紫黑,年深日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豬蹄湯,或濃茶洗淨,用少許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傷寒標本》卷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龍骨(火煅)半兩,赤石脂(火煅)半兩,乳香1錢,沒藥1錢,海螵蛸1錢,輕粉1錢,全蠍(洗,焙乾)1錢,血竭2錢,黃丹1錢。

功效主治

瘡頭落盡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待瘡頭落盡,此藥填滿在瘡口上,以膏藥貼之。1日甘草湯洗2次,膏藥1-2日1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標本》卷下。

《活法機要》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(銼)1兩,滑石1兩,烏魚骨1兩,龍骨1兩,定粉半兩,密陀僧半兩,白礬灰半兩,幹胭脂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瘡口不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瘡初起者禁之。

使用方法

幹摻用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法機要》。

《濟生》卷八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2錢,黃丹半錢,龍骨7錢,輕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凡癰疽、疔漏、惡瘡,膿水欲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敷,上貼以乳香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八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老狗頭生腦骨(截碎,新瓦煅透)2兩,桑白皮(新者)1兩,當歸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、瘡瘍潰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麻油調敷,瘡深則摻,傘紙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。
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真地骨皮、五倍子、甘草(生)、黃柏(炙)、黃連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已潰,熱毒未清,瘡口不斂,膿血不止者;痘後肥瘡,疳瘡,癬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摻瘡上,以粗末用沸湯泡,蘸洗幹處,津液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。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沒藥1錢,黃丹(水飛過用)1錢,赤蘞枯1錢,白礬1錢,黃柏1錢,乳香1錢,白膠香2錢,麝香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瘡口不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煎蔥白鹽湯將瘡口洗淨,搵幹,敷藥末於瘡口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五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十五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(枯)1兩,檳榔1兩,密陀僧1錢半,黃丹1錢,血竭1錢,輕粉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內疳瘡出膿後;下(疒其)(疒當)已破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極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瘡初起者禁之。

使用方法

貼瘡口,看輕重選用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九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枯白礬、白鮮皮、黃柏、白芷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骨槽風,走馬牙疳及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服如意湯畢,上此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一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石脂2錢半,生白礬3錢(燒),黃丹1錢(研),龍骨2錢(煅),輕粉半錢(研),麝香2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2次,幹摻在瘡口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(飛過,在地上1宿)1兩,白膠香(別研)1兩,韶粉1兩,膩粉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頭上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麻油調塗瘡上。或熱毒盛,再生1-2番,亦如此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三。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6兩,輕白爐甘石3兩(2味用防風、荊芥,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連翹、銀花、羌活、甘草等分,煎濃湯,煅紅,淬汁內9次),嫩石膏3兩(冬煨夏生為末,甘草水飛浸),白龍骨2兩(煅,用童便淬7次用),冰片1錢,粉口兒茶1兩,輕粉3兩,川連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摻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方外奇方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: 生肌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升(淘49遍),舊皮巾子1只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惡毒瘡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入瓷瓶子內,泥固頭,以大火燒為灰,候冷,細研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日2-3上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