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露散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藿香5錢,茯苓5錢,薄荷葉5錢,川樸5錢,桔梗5錢,白芷5錢,半夏1錢,神曲2錢,香薷扁豆2錢,紫蘇2錢,陳皮2錢,硃砂2錢,蒼朮2錢,木瓜2錢,山楂2錢,甘草2錢,葛根2錢,明雄黃6分,大腹皮3錢。

功效主治

感冒發熱,中暑吐瀉,神識昏憒,傷食腹滿,頭痛嘔噦,肢節痠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生冷硬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小兒酌減,白開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(去須,銼)1兩,吳茱萸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暑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2味同炒,以茱萸黑色為度,放地上出火毒;不用茱萸,將黃連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匕,食後茶清或新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四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半斤,不灰木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心胸煩熱,不得安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須是臘月內預辦,修合取冰雪水浸泡,陰乾,又投入水中,如此20-30度後,陰令極幹,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新汲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牙消1分,龍腦薄荷葉1兩,大黃半兩,甘草半兩(炙),芎藭1分,雄黃1分(水飛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蜜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七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好滑石2兩(研細,桂府白色者妙),甘草末半兩(一方更有防風半兩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壯熱,頭疼體痛。

炮製方法

二者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濃煎蘿蔔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幹豬胞10枚。

功效主治

渴疾,飲水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剪破出卻氣,去卻系著處,用幹盆子1只,燒胞,煙盡取出,研令極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、石膏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,潮熱不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用井花水調下,或薄荷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八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熟乾地黃、生乾地黃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枇杷葉(刷去毛,淨)、枳殼(麩炒,去瓤)、苦參、石斛(去根)、山茵陳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胃熱,牙齦宣露出血,口臭,臉腫,赤眼口瘡,不欲乳食,肌體煩熱及瘡疹已未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半盞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白殭蠶(炒)、天南星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生薑、薄荷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五引《瑞竹堂方》: 甘露散

配方組成

白滑石6兩半,澤瀉1兩,甘草(去皮)1兩,人參半兩,茯苓半兩,白朮半兩,木豬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虛水溼不利,腹脹中滿;腫脹用下藥得利後,以此補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白湯調服。欲分陰陽,蜜和丸,如彈子大,用湯化如稀麵糊調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五引《瑞竹堂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