琥珀抱龍丸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二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琥珀1兩5錢(研),牛黃1錢(研),人參1兩半,檀香1兩半,白茯苓1兩半,硃砂(研)5錢,珍珠5錢(研),枳殼1兩,枳實1兩,牛膽1兩,南星1兩,天竺黃1兩,山藥10兩,甘草3兩(以上各為細末),金箔400片,蜂蜜2斤,黃蠟25斤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驚;四時感冒,瘟疫邪熱,煩躁不寧,痰嗽氣急;瘡疹欲出發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一料500丸,每丸5分重。

使用方法

初生數月者,每丸作4次服,或三分之一,或半丸;數歲者,每服1丸,蔥白煎湯或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服;痰壅咳甚,生薑湯送下;痘疹見形有驚,白湯送下;心悸不安,燈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二。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琥珀5錢,全蠍3錢,殭蠶4錢,膽星2兩1錢,天竺黃7錢,飛腰黃7錢,飛硃砂3錢,麝香5分,茯苓1兩,川貝5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發熱驚惕,痰壅痙厥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取淨末和勻,用膽星化糊為丸,分做160粒,每粒約乾重4分,蠟殼封固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丸,開水化服,重症加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。

《飼鶴亭集方》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琥珀7錢,麝香1錢,腰黃4錢,天蟲5錢,川貝5錢,沉香5錢,茯苓1兩,枳殼1兩,竺黃1兩,膽星1兩,甘草1兩,辰砂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邪熱,風痰壅盛,煩躁驚悸,關竅不利,驚風厥閉。

炮製方法

上煉蜜為丸,辰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飼鶴亭集方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牛黃2錢5分,琥珀2錢5分,雄黃5分,膽星1兩,赤苓5錢,全蠍1錢5分,硃砂1錢5分,白殭蠶3錢,天竺黃3錢5分,麝香2分。

功效主治

急熱驚風,痰喘氣粗,四肢抽搐,昏迷不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5分重。

注意事項

忌辛辣、油膩等食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白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濟南方)。
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三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琥珀(燈心同研)5錢,雄黃5錢,天竺黃7錢,辰砂3錢,茯苓1兩,膽南星1兩3錢,山藥7錢,麝香5分,殭蠶(炒,去絲嘴)4錢,全蠍(去毒,炙)3錢,薄荷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痘瘡,自長出前後,發驚搐,體壯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泛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燈心湯或薄荷湯化開,不拘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三。

《同壽錄》卷三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膽南星(陳者)4兩,鉤藤4兩,真西牛黃1錢,真天竺黃1兩,雄黃(飛過)5錢,硃砂(水飛)5錢,珍珠1錢,麝香1錢,真西琥珀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,痰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5分,金箔為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同壽錄》卷三。

《鱗爪集》卷二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琥珀7錢,天竺黃1兩,膽星1兩,甘草1兩,麝香1錢,月石1兩,沉香1錢,淮山藥1兩,枳殼1兩,腰黃5錢,辰砂1兩,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風之症,身熱面赤,牙關緊閉,痰涎壅塞,小便短赤,神識不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膽星化烊,加曲糊為丸,重5分,硃砂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慢驚忌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鱗爪集》卷二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二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琥珀(2錢半包在精豬肉內煨過,取出,研末)2錢,牛膽南星1兩6錢(臘月用牛膽作成者妙),殭蠶2錢(炒),雄黃3錢,辰砂3錢,人參3錢,白茯苓3錢,天竺黃5錢,鉤藤(全用鉤子)1兩5錢,真正牛黃5分,真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,發熱咳嗽作搐,痰喘驚悸,時行痘疹,發熱嘔吐,驚跳;傷風發熱咳嗽,鼻塞驚哭;著驚發熱,睡臥不寧;夏月發熱嘔吐;因母發熱過乳,溫熱不寧;脾胃不和,頭熱黃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用粉甘草8兩(銼碎),以水4大碗,熬膏2盞,入藥末為丸,每1丸5分重,金箔為衣,外用黃蠟包之,一料200丸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魚腥、生冷。食乳者,乳母同忌。

使用方法

週歲小兒服1丸,未及者半丸,連進1-2丸。發熱咳嗽作搐,痰喘驚悸,生薑薄荷湯送下;時行痘疹,發熱嘔吐驚跳,白湯送下;傷風發熱咳嗽,鼻塞驚哭,蔥湯送下;因著驚發熱,睡臥不寧,燈心湯送下;夏月發熱嘔吐,麥門冬湯送下;因母發熱過乳,溫熱不寧,甘草湯送下;脾胃不和,頭熱,黃瘦,懶食,砂仁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二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甘草5錢,天竺黃1兩2錢,防風1兩2錢,天麻1兩5錢,茯苓1兩5錢,羌活1兩5錢,川貝母1兩5錢,白附子(炙)1兩5錢,蟬退1兩5錢,膽星1兩5錢,桔梗1兩5錢,全蠍9錢,殭蠶(炒)9錢,鉤藤9錢,人參(去蘆)9錢(以上共為細粉,過羅),牛黃5錢,珍珠(豆腐炙)5錢,琥珀1兩,明雄黃6錢,硃砂6錢,麝香9錢。

功效主治

內熱痰盛,咳嗽喘促,驚嚇失魂,驚風抽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重5分,金衣三十六開,蠟皮封固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溫開水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琥珀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真琥珀1兩半,天竺黃1兩半,檀香(細銼)1兩半,人參(去蘆)1兩半,白茯苓(去皮)1兩半,粉草3兩(去節),枳殼(水浸潤,去殼,銼片,麥麩炒微黃)1兩,枳實(去瓤,銼片,麥麩炒微黃)1兩,硃砂5兩(水飛,先以磁石引去鐵屑,次用水乳缽內細杵,取浮者飛過,淨器中澄清,去上餘水,如此法一般精製作,見硃砂盡幹用),山藥(去黑皮)1斤(銼作小塊,慢火炒令熱透,候冷用),南星1兩(銼碎,用臘月黃牛膽釀,經1夏用),金箔100片(去護紙,取見成藥1兩,同在乳缽內極細杵,仍和勻前藥末用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諸驚;四時感冒風寒、溫疫邪熱,致煩躁不寧,痰嗽氣急;瘡疹欲出發搐。小兒急驚之後,餘熱尚在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前12味,除硃砂;金箔不入研,內餘10味,檀香不過火,外9味或曬或焙,同研為末,和勻硃砂、金箔,每1兩重,取新汲井水1兩重,入乳缽內略杵勻,隨手丸此○樣大1粒,陰乾,晴弄略曬,日色燥甚則捩折,宜頓放當風處,取其自幹。

使用方法

用蔥湯化服,不拘時候,或薄荷湯送下;痰壅嗽甚,淡薑湯送下;痘瘡見形有驚,溫淨湯送下;心悸不安,燈心湯送下;暑天迷悶,麥門冬熟水送下;百日內嬰孩,每丸分3次投;2歲以上者只1丸或2丸。常用瓦瓶入麝香同貯,毋使散洩氣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