牽牛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: 牽牛湯

配方組成

牽牛子1兩,檳榔(煨,銼)1兩,木香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水腫,肺氣、腳氣、奔豚氣上築心胸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2-3沸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。

《袖珍》卷三引《聖惠》: 牽牛湯

配方組成

牽牛頭末1兩,厚朴5錢(薑汁制)。

功效主治

腹中有溼熱氣,足脛微腫,中滿氣急,咳嗽喘息,小便不利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每服2錢,姜、棗湯下。水丸亦可,姜、棗湯送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引《聖惠》。

《得效》卷九: 牽牛湯

配方組成

巴豆3錢,甘遂3錢,檳榔5錢,大戟5錢,當歸5錢,青皮1兩,黑牽牛(取頭末)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1大錢葶藶子煎湯調下,五更初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九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二九引《御醫撮要》: 牽牛湯

配方組成

牽牛子(微炒)1兩半,白檳榔(微煨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水氣腫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牛、羊、豬肉,溼面,醬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用水1盞半,煎至7分,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二九引《御醫撮要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