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散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半兩,芍藥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白朮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芎半兩,莎草根(炒去毛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麥糵(炒)半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月水來不利,腰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鐵匕,水、酒共1盞,煎至7分,去滓空心溫服,未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半兩,土瓜根半兩,牛膝(去苗)半兩,虎杖半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半兩,赤芍藥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川大黃(細銼,醋拌炒幹)半兩,檳榔半兩,荷葉半兩,紅藍花半兩,延胡索半兩,蒲黃半兩,虻蟲(炒微黃,去翅足)半兩,水蛭(微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調,及產後惡露不下,狂語悶亂,口乾,寒熱往來,腹中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當歸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2兩,赤芍藥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1兩,延胡索1兩,沒藥半兩,麒鱗竭半兩,芎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氣攻膀胱,連小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川芒消1兩,冬瓜子1合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暈,腹滿欲狼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四,名見《濟生》卷四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2兩,防風2兩。

功效主治

(疒頹)疝,卵偏大,氣脹不能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四,名見《濟生》卷四。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1兩,赤茯苓3分,木香半兩,赤芍藥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生乾地黃3分,桂心3分,白朮3分,石韋半兩(去毛),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利,臍腹疼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每於食前稍熱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1兩半,菴(艹閭)子1兩半,桂心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鬼箭羽1兩,益州麻布1尺(燒灰),敗蒲1兩(燒灰),赤芍藥1兩,蒲黃半兩,川大黃3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打損瘀血在髒,攻心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酒1大盞,煎至5分,入川芒消1分,攪令勻,空心溫服,如人行2-3裡再服,可3服。當利出瘀積,宿血出盡水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張文仲引《小品方》(見《外臺》卷二十六)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、桂心、防風、鐵精、豉(熬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(疒頹)偏大氣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胡荽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;小兒1刀圭,20日愈。嬰兒每服大豆許,以乳汁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張文仲引《小品方》(見《外臺》卷二十六)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2分,川大黃2兩(銼,微炒),木香、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3分,川消1兩,赤芍藥3分,敗醬3分,甜瓜子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腸癰未成膿,腹中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服。以利下膿血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1兩,蒲黃1兩,柴胡1兩(去苗)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赤芍藥半兩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虎杖半兩,犀角屑半兩,黃芩半兩,當歸半兩(銼微炒)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,土瓜根3分,琥珀3分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月水不通,兩頰多赤,口乾心躁,四肢煩熱疼痛,咳嗽喘促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半兩,玄參半兩,黃芩半兩,芎半兩,射干半兩,赤芍藥3分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,瞿麥半兩,海藻半兩(洗去鹹味),水蛭1分(炒令微黃),虻蟲1分(炒令微黃,去翅足頭),蠐螬20個(微炒),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、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新產兒枕上下刺痛,壯熱口乾,煩渴頭痛,汗出,或大小便不利,未得便下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薄荷3-7葉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每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桂(去粗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血髒虛冷,月水凝澀,攻少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八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1兩半,紅芍藥1兩半,白芷5分,乾薑(炮製)1兩,當歸(去苗)2兩,苦杖2兩,紅花2兩,延胡索2兩,官桂2兩,沒藥2兩,橘皮(去白)2兩,川芎2兩2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暈,氣逆胸膈不利,並月水不調,凝滯撮痛,或因產後經脈不和,惡物不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酒水共1盞,生薑2片,同煎至7分,食前稍熱服。治產後惡物不盡,1月內日進2服,2月內日進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四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1兩,赤芍藥1兩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荷葉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蒲黃1兩,薑黃1兩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死胎下後,有敗血衝心悶絕,上氣不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(去心)半兩,芍藥半兩,當歸(切,炒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漏蘆(去蘆頭)半兩,白芷半兩,五靈脂(炒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微炒)半兩,芎半兩,紅藍花半兩,乾漆(炒煙透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氣血塊,惡露不盡,攻築刺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生薑、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衛生方》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1兩,桂心1兩,當歸1兩,延胡索1兩,莪術2兩,牛膝2兩,赤芍藥2兩,荊三稜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久虛羸瘦,血塊走疰,心腹疼痛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酒半盞,煎7分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婦人良方》卷七引《衛生方》。

《局方》卷九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乾漆(炒)1分,蘇木1分,鬼箭1分,蓬莪術(炮)1分,甘草(半鹽湯炙、半生)1兩,當歸1兩,桂心1兩,牡丹皮1兩,芍藥1兩,陳皮(去白)1兩,紅花1兩,延胡索(炒)1兩,沒藥(別研令細)1兩,烏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虛勞倦,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忪頰赤,口燥咽乾,發熱盜汗,減食嗜臥;及血熱相搏,月水不利,臍腹脹痛,寒熱如瘧;室女血弱陰虛,榮衛不和,痰嗽潮熱,肌體羸瘦,漸成骨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九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半兩,鹽半兩,白蘞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箭頭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半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桂心半兩,紫葛半兩(銼),赤芍藥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赤箭半兩,延胡索1分,虻蟲1分(炒令微黃),水蛭1分(炒令微黃),買子木1分,枳殼1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白殭蠶1分(微炒),地龍1分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鬼胎,腹內(疒丂)刺,日夜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(去心)1兩,白蘞1兩,桑根白皮(銼)2兩,藿香葉1分,丁香1分,麝香(研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箭頭在骨,遠年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調下,每日3次。淺者10日,深者20日,箭頭自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3分,木香半兩,肉桂半兩(去皺皮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赤芍藥3分,延胡索3分,蓬莪術半兩,虎杖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生乾地黃1兩,鱉甲1兩(塗醋炙微黃,去裙瀾),芎半兩,琥珀3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經絡不調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每於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、萆薢、白朮、桂(去粗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三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3分,牡丹皮3分,白茯苓3分,天麻3分,黃耆3分,木香3分,當歸3分,川芎3分,辣桂3分,白芷2分,薏苡仁2分,甘草(炙)2分,桃仁(浸去皮,炒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腸癰冷證,腹濡而痛,時時利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井水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三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五引《靈苑方》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皮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3兩,芎1兩,延胡索半兩,木香3分,白朮3分,甘草3分(炙),芍藥3分,京三稜半兩(煨,銼),乾薑(炮)半兩,訶黎勒皮3分,半夏(湯洗去滑7遍,薑汁炒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枳殼(去瓤麩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攻注,頭目不利,不思飲食,手足煩熱,肢節拘急疼痛,胸膈不利,大腸不調,陰陽相干,心下忪悸,或時旋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五引《靈苑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牡丹散

配方組成

牡丹1兩半,當歸1兩半(銼,微炒),白芷1兩,琥珀1兩,川大黃1兩半(銼碎,微炒),赤芍藥1兩,桂心1兩,芎1兩,虻蟲半兩(炒令微黃,去翅足),水蛭半兩(炒令黃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酒1中盞煎至6分,去滓,空心及晚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