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鹽、熱童便。
乾霍亂。
3飲而3吐之。
《醫林纂要》卷六。
食鹽(燒研)。
上顎腫硬。
以箸蘸,頻點硬處,再以鹽湯漱口。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燒鹽、枯礬各等分。
喉中懸癰垂長,咽中妨悶。心、腎經與三焦經積熱而成懸癰,形若紫葡萄,舌難伸縮,口難開合,鼻中時出紅涕,令人寒熱大作,日久腫硬,下垂不潰。
上為細末,和勻。
以箸頭點之。每日點3-5次。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八。
橡斗不拘多少。
走馬疳,牙根肉潰爛黑臭。
每用大者2個,入鹽滿殼,蓋作1合,或5-6個,或10數個,安在火內,和鹽燒透,取出,地上以瓦碗蓋定,存性候冷;入麝香少許,乳缽內極細杵勻,常收用小瓦盒盛貯,勿使紙裹。
每以半錢,塗搽患處。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