燒肝散

《普濟方》卷十九引《家藏經驗方》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銀州柴胡(去蘆)1兩,白朮1兩,紅芍藥1兩,牡丹皮1兩,人參(去蘆)1兩,蒼朮1兩,黑附子(炮,去皮臍)半兩,石斛(去浮膜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久年不愈心勞,口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豶豬肝,薄批去血水,摻藥在上,勻遍,以荷葉裹定,溼紙包之,慢火煨令過熟,空心、食前以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十九引《家藏經驗方》。

《博濟》卷一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茵陳半兩,犀角半兩,石斛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白朮半兩,芍藥半兩,乾薑1兩,防風1兩,紫參1兩,白蕪荑1兩,桔梗1兩,人參1兩,胡椒1兩,吳茱萸1兩,官桂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三十六種風,二十四般冷,五勞七傷。一切痢疾,脾胃久虛,不思飲食,四肢無力,起止甚難,小便赤澀,累年口瘡,久醫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以羊肝1具(如無,即豶豬肝代之),分作3份,淨洗去血脈脂膜,細切,用末5錢,蔥白1莖細切,相和,以溼紙3-5重裹之,後掘地坑,內以火燒令香熟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空心以生薑湯調下。大段冷勞,不過3服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經驗秘方》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赤芍藥半兩,桔梗半兩,紅豆半兩,白朮半兩,川椒(炒,去目)半兩,胡椒半兩,肉豆蔻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,縮砂仁1兩,南附子(炮)1兩,茴香(炒)1兩,良姜(炒)1兩,乾薑(炮)1兩,蒼朮(炒)1兩,官桂1兩,丁香2錢,幹山藥4兩,木香2錢,吳茱萸3錢(炒)。

功效主治

年深洩瀉滑腸,一切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用羊肝或豬肝3兩,薄批開,摻藥在上,鋪生薑、蔥絲1重卷定,麻札紙數重,水溼,慢火內燒熟,細嚼,食前米飲湯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芍藥1兩,桔梗1兩,縮砂仁1兩,附子(炮,去皮)1兩,茴香(炒)1兩,乾薑(炮)1兩,蒼朮(炒)1兩,良姜1兩,桂1兩,紅豆半兩,川椒(炒)半兩,白朮半兩,肉豆蔻半兩,橘皮半兩,幹山藥4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虛勞損,年深洩瀉,久作滑腸,瘦困減食,飲食雖多,不生肌肉,口瘡燥渴,男子諸虛百損,婦人血氣勞傷,少食而脹滿,體無光澤,真氣衰乏,少力好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3錢,豬肝3兩,薄批作3片,摻藥上,鋪生薑、蔥絲1重,卷定,麻紮了,溼紙數十重裹,慢火燒熟,分3-4次細嚼,米飲下,每日1次。或細切肝,拌藥末作餡,法麵包作角子5-6個,燒熟,每日1次亦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山茵陳1兩半,石斛(去根)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木香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人參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桔梗(炒)1兩,赤芍藥1兩,乾薑(炮裂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白蕪荑1兩,犀角(鎊)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1兩,白朮1兩1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勞,面色萎黃,洩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豬肝1具細切,入藥末15錢匕,蔥白5莖(細切),入鹽3錢匕,與肝拌和令勻,分作3服。每服用荷葉包,更以溼紙3-5重裹,慢火燒肝令熟,空心、食前吃,用米飲下。如患冷勞,面色萎黃,不過吃10服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附子4兩(炮,去皮臍,切片子,以生薑汁半斤煮汁盡,焙乾用),縮砂1兩,肉豆蔻半兩,川椒半兩,茴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筋脈疼痛,四肢倦怠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先以羊肝4兩切作片子,去筋膜,然後入藥並蔥白、鹽、醋各少許,同拌勻,以荷葉溼紙裹,於煻灰中燒令香熟,吃之了後用溫酒壓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。

《博濟》卷一: 燒肝散

配方組成

肉豆蔻3個(和皮),官桂3分(去皮),香白芷半兩,當歸半兩,破故紙半兩,人參半兩,茯苓半兩,桔梗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、女人五勞七傷,胸膈滿悶,飲食少味,腳膝無力,大腸虛滑,或即口內生瘡,牙齒宣露,及婦人風血氣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羊肝4兩,批作片子,摻藥在上,令勻,以刀背微捶,以南粉塗溼紙裹,文武火燒,令香熟為度,放冷,用米飲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