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烏頭10枚(大者,炮裂,去皮臍),桂枝2兩。
寒疝,腹中痛,手足逆冷,身體疼痛,針灸、諸藥所不能住者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5分,次入蜜半合,更煎2-3沸令熟,每於食前和滓溫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。
川烏頭1分(炮裂,去皮臍),川升麻3分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,獺肝1分(灑浸,微炙),龍腦半兩(細研),柴胡3分(去苗),川樸消3分(細研)。
時氣,轉相染易不止。
上為細散,入龍腦、樸消同研令勻。
每服1錢,空心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十六。
烏頭1兩,黃柏2兩。
鼠瘻及癰。
上藥治下篩。
酒服1刀圭,日8夜4,令藥熱相繼。初得癰即服良。
《醫心方》卷十六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防風1分(去蘆頭),羌活1分,丹參半兩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桂心1分,白朮1分,幹蠍1分(微炒),黑豆半合(炒熟)。
傷寒,中風語澀,四肢拘急,壯熱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不拘時候,以熱酒調下,良久再服。以汗出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半兩(炮裂),川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莽草1兩(微炙),雄黃1兩(細研),硃砂1兩(細研),細辛半兩,桂心半兩。
風走注疼痛,及手足拘急,頭痛不可忍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不拘時候,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川烏頭半兩(炮裂,銼),獨活1兩,郁李根白皮4兩(銼)。
風齒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綿裹,用酒1升,浸1宿,煎5-7沸,去滓,熱含冷吐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川烏頭3分(去皮臍,生用)。
風腰腳冷痺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以釅醋調塗於故帛上敷之。須臾痛止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烏頭1枚(炮裂,去皮尖,為末),膩粉2錢匕。
惡瘡。
上為末,研勻。
先用白湯洗瘡數遍,次用鹽湯洗數遍,後以唾調藥成膏,敷瘡口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。
川烏頭1分,巴豆17枚(去皮),大硼砂1分,硇砂1分,大蜘蛛1枚(炙幹),膩粉半錢。
牙齒動搖,終不牢固者。
上為細散,研入巴豆令勻。
每用少許著牙根。一食間牙即自出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地龍(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虎骨(酒炙)1兩,延胡索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沒藥(研)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白虎風,走注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心、食前冷酒調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朮3分,赤芍藥3分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桂心半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川椒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半兩,乾薑(炮裂,銼)半兩。
陰毒傷寒,四肢厥冷,脈候沉細,心腹脹滿,腹中(疒丂)痛,咽喉不利,遍身疼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,不拘時候熱服。衣覆取汗,如人行10裡未有汗,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十一。
川烏頭半兩,藜蘆半兩,白礬灰半兩,馬腸根半兩,石菖蒲半兩,硫黃半兩(細研),杏仁半兩(去皮),苦參半兩(銼),膩粉半兩。
溼疥,常有黃水,瘙癢不絕。
上為細散,都研令勻。
用時先以桃湯洗,拭乾後,用油漿水和塗之,3日一塗。不過3兩上愈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五。
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芩1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細辛3分,白朮3分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漢防己3分,天雄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風氣入腹,拘急切痛,煩悶不可過時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,稍熱服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川烏頭3枚,木鱉子7枚(去殼),白礬5文,白丁香1撮,夜明沙1文,烏雞糞3兩,黃丹3文,豬牙皂莢1挺(炙),小兒衣帶1條(如無,鼻內血2-3滴,亦得)。
蚰蜒入耳。
上為散。
每服1字,釅醋調,灌入耳內,少時蟲盡出。
方出《博濟》卷三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。
烏頭2枚(生者,去皮臍,坐正角炙),乾薑(生用,去皮)1棗子大,甘草1棗子大。
風蚛牙痛。
上為散。
每用半字,含水搐鼻。左疼搐右,右疼搐左,以愈為度。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八引《博濟》。
草烏頭(去蘆頭,生用)1分,白礬(生用)1分,蜀椒(去目並閉口,生用)1分。
破傷風,發熱頭痛,噁心煩悶。
上為散。
瘡口未合,以津唾調塗。覺清水出是效。仍服後三味追風散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梔子仁(生用)1兩。
九種心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醋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曼陀羅子(炒)半兩,地龍(炒)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。
久患走注氣疼痛。
上為散。
溫酒調半錢匕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。
烏頭尖(生)1分,膽礬1分。
纏喉風,喉痺。
上為散。
每以1字,酒少許調服。良久即愈。如口噤,即於鼻內吹1字,立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二。
烏頭1兩,吳茱萸1兩,石硫黃1兩,莨菪子1兩。
諸疥。
上為散。
用生油調如糊,塗患處,每日3-5次。即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
川烏頭1枚(炮,去皮臍)。
下虛氣就上,風毒攻牙,齒宣動,疼痛虛浮。
上切片,加生薑7片,青鹽少許,煎令濃,用浸齒腳。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六引《楊氏家藏方》。
川當歸2錢半,草烏(炮,去皮尖)3錢,白芷2錢半。
一切折傷,墜車墮馬。
上為末。
溫酒調下2錢,略麻後卻整療揣接。折骨者先服此,然後用手法整療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八七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烏頭3兩(炮,去皮),川楝子1兩半,檳榔1兩,木香1兩。
翻胃,年深膈氣翻胃,常有痰涎,時時嘔吐,胸中多酸水,吐清水無時,腹中痛楚,或時秘結,或時冷滑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鹽1捻,溫服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