澤漆葉半兩,葶藶(紙上炒)半兩,甘遂(炒)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郁李仁(湯浸去皮尖,炒,研)3分,芍藥3分,豬苓(去黑皮)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研)3分,車前子3分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。
小兒水腫腹大,諸療不愈者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5-6歲兒每服5丸,以溫水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四。
澤漆(微炒)1兩,水銀(煉)1兩半,葶藶(紙上炒)1兩半,大戟(微煨)1兩半,郁李仁(湯浸,去皮,炒)1兩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,甘遂1兩,椒目(微炒)1兩。
膜外水腫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10丸,空腹米飲送下;未利,加至15丸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引《膜外氣方》。
澤漆半兩,檳榔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木香半兩,肉桂半兩(去皺皮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澤瀉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郁李仁半兩(湯浸去皮,微炒),厚朴半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。
食癥癖氣,脾胃虛弱,頭面及四肢浮腫,欲變成水病者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以溫水送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澤漆1兩,甜葶藶1兩(隔紙炒令紫色,別搗),桑根白皮1兩(銼),甘遂1兩(銼,炒令黃),牽牛子1兩(生用),昆布3分,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,別搗),枳實2兩(麩炒微黃),檳榔1兩。
婦人血分,通身浮腫,胸膈不利,腹脅脹悶,喘息氣粗,不能飲食。
上為細末,研入甜葶藶、郁李仁,令勻細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澤漆1兩,漢防己3分,郁李仁1兩(湯浸去皮,微炒),細辛半兩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前胡1兩(去蘆頭),赤茯苓1兩,木香3分,桑根白皮1兩(銼,訶黎勒皮1兩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檳榔1兩。
產後風虛,頭面浮腫,心胸不利,少思飲食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以生薑湯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