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茅丸

《博濟》卷一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1分,貫眾半兩,黑附子(去皮)半兩,蓽撥1分,乾薑半兩,甘草少許,巴豆(去皮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結胸,及惡候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下結胸,每服1丸,生薑、棗湯送下;5-7日患者,更打破1丸,用前湯送下;如常傷寒,只用冷漿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《墨主齋集驗方》捲上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半夏曲1兩,鹿角膠4兩,人參(去蘆)1兩,黃耆(蜜水炒)2兩,甘枸杞2兩(去梗),山萸肉2兩,陳皮1兩(去白),白朮3兩(酒洗,炒),白茯苓1兩5錢(炒),川歸身2兩(酒洗),甘草7錢,薏苡3兩(炒),仙茅(用川中制過者,不可見鐵)1斤。

功效主治

補心神,固腎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煉蜜2斤4兩為丸。

注意事項

忌牛、羊肉。

使用方法

日服3次,每60-70丸,鹽、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墨主齋集驗方》捲上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(米泔浸去赤汁,焙)1兩,威靈仙(去土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白牽牛(炒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薑黃半兩,白朮半兩,蒼朮(米泔浸1宿,竹刀切作片子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滯凝,身體疼痛,四肢拘急,腰腳沉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(切片,颳去皮,米泔浸,曝幹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白朮1兩,狗脊(去毛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薑黃1兩半,菖蒲1兩半,白牽牛1兩半,威靈仙(去土)2兩,何首烏(去黑皮)1兩,蒼朮(浸,切,焙)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並生用,細搗為末,以生白蜜和為劑,再入臼杵3千下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冷水送下,不嚼;婦人月候不通,紅花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

《本草綱目》卷十二引《聖濟總錄》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2斤(糯米泔浸5日,去赤水,夏月浸3日,銅刀刮銼,陰乾,取1斤),蒼朮2斤(米泔浸5日,颳去皮,焙乾,取1斤),枸杞子1斤,車前子12兩,白茯苓(去皮,茴香炒)8兩,柏子仁(去殼)8兩,生地黃(焙)4兩,熟地(焙)4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食前溫酒送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草綱目》卷十二引《聖濟總錄》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九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山藥1兩,九節蒲1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並銼,內仙茅不犯鐵器,以法酒拌勻,於飯上蒸,以飯熟為度,曬乾、搗羅為細末,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100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八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(糯米柑浸1-2日,1日1換,取盡赤汁,日干,磨為細末)4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半夏(湯泡7次)2兩,茴香(鹽炒,去鹽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固精,暖水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任意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八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: 仙茅丸

配方組成

仙茅2斤(糯米泔浸5日,浸去赤水,用銅刀去皮,銅刀銼,取1斤。夏月止浸3日,陰乾,不見日),蒼朮2斤(米泔浸5日或3日,去皮,焙乾1斤),馬蘭花半斤,舶上茴香半斤,椒紅2斤(醋炒取紅,1斤),熟乾地黃1斤(焙乾秤半斤),柏子仁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真氣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為細末,醋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酒丸亦得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或5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,1日2服。漸加至70-8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