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尾1兩,郁李仁1兩,麻仁1兩,枳實1兩,桃仁1兩,芍藥1兩,皂角子1兩。
男子血虛氣結,大便不通;婦人產後血虛燥秘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丸,白湯送下。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。
麻子仁1兩,桃仁(去皮尖,另研)1兩,羌活5錢,當歸尾5錢,大黃(煨)5錢,皂角仁5錢,秦艽5錢。
婦人伏火風熱,大腸乾燥,大便不通者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每服5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八。
火麻子(去殼,取淨仁,研細)2兩,桃仁(去皮尖,另研,生用)1兩。
妊娠血虛蓄熱,而致便難者。
上研極細末,和勻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枳殼湯送下。
《廣嗣紀要》。
肥皂角15片(5片醋炙焦,去皮及子;5片生用,去皮子,共為末;5片水1升,揉取濃汁,濾過,慢火炒,銀石器中熬成膏子,入後藥),南木香1分,青橘皮1分(去瓤),檳榔1分(生用),陳橘皮1分(去白)。
大腸風結氣澀。
上為末,和前皂角末令勻,卻以皂角膏搜和成劑,看得所後,如硬,入少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溫熟水送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六。
桃仁5錢,麻仁5錢,當歸尾5錢,大黃5錢,羌活5錢,升麻、紅花、郁李仁。
脾胃中伏火秘結,及風結血結。
上除桃仁、麻仁另研為泥外,餘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五。
威靈仙茸1兩半,郁李仁(去皮)半兩,木香2錢,枳實2錢半(麩炒),麻仁7錢半,檳榔3錢,人參2錢半。
津液耗少,大便秘澀,下焦氣滯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七。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青皮。
產後血枯便秘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四。
當歸尾、懷生地、火麻仁、光桃仁、萊菔子。
小兒正氣虛弱,痘後大便秘結枯澀。
水煎,熱服。
《幼幼整合》卷六。
肉蓯蓉(酒浸,焙)2兩,沉香(別研)1兩。
發汗利小便亡津液,大腑秘結。
上為細末,用麻子仁汁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老人虛人皆可服。
每服7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《濟生》卷四。
熟地1兩,油歸1兩,蓯蓉1兩,人參5錢。
產後便結。
《醫學整合》卷三。
麻黃(炒)半兩,枳殼(炒)半兩,大黃(蒸)、乳香1兩。
三焦不順,五臟不和,風結腸胃,津液枯燥,大腸壅滯,及產後津液暴竭,腸胃熱澀,而致大便閉者。
上為末。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芝麻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一。
麻子仁1兩,當歸1兩,桃仁1兩,生地黃1兩,枳殼1兩。
大便不通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口服。
《丹溪心法》卷五。
麻子仁(另研)1兩半,大黃(酒煨)1兩半,桃仁泥子半兩,當歸尾半兩,枳實(麩炒)半兩,白芍藥半兩,升麻半兩,人參3錢,生甘草3錢,陳皮3錢,木香2錢,檳榔2錢。
風中臟腑,胸膈痞悶,大便澀滯。
上除麻仁、桃仁外,為末,卻入二仁泥子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-80丸,食前溫水送下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八。
麻子仁(去殼)半兩,杏仁(去皮尖,略炒)半兩,桃仁(去皮尖)半兩,歸梢7分半,枳殼(炒)7分半,阿膠(蛤粉炒)2分半,紫蘇子(炒)3分,蘿蔔子(炒)3分。
老人、虛人、小兒、產婦大便秘結者。
上共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陳米湯送下。
《育嬰秘訣》。
杏仁(去皮尖,略炒)半兩,枳殼(浸,去瓤,炒)半兩,麻仁半兩,陳皮半兩,阿膠(炒)2錢半,防風2錢半
大便秘澀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50丸,老者蘇子煎湯送下,壯者荊芥泡湯送下。
《直指》卷十五。
大黃(去皮)5錢,當歸梢5錢,羌活5錢,桃仁(湯浸,去皮尖)1兩,麻子仁(去皮,取仁)1兩2錢5分。
飲食勞倦,風結血結,大便秘澀,或乾燥閉塞不通,全不思食。
上除麻仁另研如泥外,餘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用白湯送下。
《脾胃論》卷下。
麻子仁1兩,桃仁(去皮尖)1兩,枳實5錢,芍藥1兩,當歸半兩,大黃(煨)半兩。
脾胃伏火,風血秘結,大便秘澀,或乾燥塞不通,全不思食。
上除麻仁,桃仁別研如泥外,餘藥研為細末,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。
大黃(溼紙裹煨,銼細)、枳殼(去瓤,麩炒),當歸(去蘆)各等分。
痔瘡已用枯藥,痔將焦枯,糞門急迫,恐大便堅實難出者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
每服20-30丸,白湯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引《李防禦五痔方》。
凌霄花幹半兩,天台烏藥半兩,人參半兩,皂莢子(炒熟,去粗皮)半兩。
一切風秘,虛人及老人津液內枯,不得傳送者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或50丸,至100丸,不拘時候以溫水送下。此方不損氣,以通為度。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枳殼(去瓤,麩炒,為末)1兩,大麻仁(別研)1兩。
妊娠大便不通,腹脅堅脹。
上研勻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溫水或生薑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。
桑根白皮(銼)半兩,甜葶藶(隔紙微炒)半兩,防己半兩,天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檳榔(銼)1分,牽牛子(白者,炒香,為細末)1兩。
肺臟壅盛,心胸滿悶,咳嗽煩喘,咽隔痰滯,不欲飲食,大便多秘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煎人參湯待溫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。
當歸5錢,枳殼5錢,百草霜1兩5錢,大黃5錢(紙包煨)。
痔漏。大腸內結燥疼痛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白湯下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