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乾薑(炮)半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,焙)半兩,知母(焙)半兩,款冬花半兩,桑根白皮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。
傷寒客邪在肺,咳嗽聲重,身體微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臨臥熱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川芎(炒)1錢,阿膠1錢,縮砂1錢,烏梅5分,生薑5分,紫蘇5分,杏仁5分。
胎婦喘咳。
水煎,溫服。
《產科發矇》卷二。
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,焙乾)2兩,甘草(炙)1兩,紫蘇子(炒)1分,貝母(炒,去心)1兩。
肺氣喘急,四肢乏力,飲食無味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幹柿1枚(切)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各1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。
天冬2錢,麥冬8分,阿膠1錢,苡仁1錢,當歸8分,白及1錢,百合8分,桔梗6分。
《脈症正宗》卷一。
人參半兩,生薑(切,與半夏同炒)1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,切,同生姜炒)半兩,甘草(銼、炙)2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2兩,竹葉2兩(切)。
咳逆短氣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日3服,夜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知母2錢,紫菀5錢半(洗淨),山桅仁5分,甘草1錢半(炒),麻黃5分(滾湯泡,去白沫,曬乾),荊芥5分(去梗),馬兜鈴5分(去筋膜),前胡2錢(去蘆),赤芍1錢,桑白皮2錢半(去紅皮,用蜜炒),半夏3錢(湯泡7次,曬),赤茯苓2錢(去皮),杏仁5錢半(去皮尖,研成泥用),黃芩2錢半(去腐土)。
上盛下虛,脾肺溼熱,氣喘,咳嗽痰盛,心胸氣悶,不思飲食,或寒熱往來,或感冒風寒,喘嗽氣急,五勞七傷,吐血。
切忌房勞。
每服1兩4錢半,用水2大鐘,加生薑5片,初感風寒,加蔥白3根;久患咳嗽,加棗2枚,不用蔥白,煎至1鍾半,去滓,臨睡時,將身有臥,用絹帛頂住有軟肚,次用竹筒緩緩吸藥,熱服不言語呼喚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七。
人參(去蘆)半兩,杏仁(去皮尖)半兩,麻黃半兩,紫菀(洗去皮後炒)半兩,陳皮(浸,去瓤)3錢,桔梗(去蘆,炒)3錢,阿膠(銼,炒令沸燥)3錢,甘草3錢,貝母(去心,炒)。
婦人咳嗽,咽痛,喉中鳴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,煎至7分,熱服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