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曲(炒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麥芽(炒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乾薑(炮)1分。
脾虛不能飲食,時發虛腫,胸脅脹滿,夜睡不穩;及傷寒瘴瘧後發浮腫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心鹽湯點服,如睡不穩,疲倦,臨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四。
人參(去蘆頭)1兩,白朮1兩,乾薑(炮裂,銼)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。
產後霍亂,吐瀉不止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。
厚朴、廣皮、半夏、甘草、炮姜。
外感寒邪閉結,口噤不語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人參1兩半,厚朴(制)1兩半,白朮(炒)1兩半,乾薑1兩半,白芍(酒炒)1兩半,木香1兩半,炙草6錢。
腹痛吐瀉,脈細緊澀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米飲煎,去滓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白朮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甘草(炙)、陳皮、青皮、棗子、生薑。
肚腹疼痛。
《活幼口議》卷二十。
白朮1兩,乾薑1兩,甘草6錢,人參7錢,茯苓8錢。
感寒腹痛,吐瀉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白湯調下。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。
白芍藥半兩,白朮3分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桂心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。
氣痢。腹內疼痛,不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棗2枚,煎至6分,去滓。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九。
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半,乾薑(炮)半兩,白朮1兩,麥門冬(去心,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人參1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半兩。
產後胃冷嘔逆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沸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人參1兩(去蘆頭),厚朴半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令香熟),乾薑1分(炮裂銼),白朮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桂心半兩。
小兒霍亂,吐瀉不止,小腹痛,面色青黃,四肢冷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丁香1分,訶黎勒皮半兩,草豆蔻3枚(去皮),桂心1分,陳橘皮3分(湯浸去白瓤,焙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。
小兒腹脅虛脹,嘔吐,不納飲食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人參隨宜,白朮1錢5分(土炒),當歸2錢,厚朴8分(姜制),乾薑4分,茯苓1錢,草豆蔻6分。
產後寒滯,塊痛已除,霍亂吐瀉。
上加生薑1片,水煎。溫服。
《胎產心法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