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桂枝,琥珀半錢,燈心1分,木通7分,通草1分,車前子(炒)1分,瞿麥半錢,篇蓄7分。
渴而小便閉,或黃或澀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5錢,水煎,食前服。作湯亦可。
《玉機微義》卷二十八。
桑白皮、黃芩、菊花、檢殼、防風、荊芥、柴胡、升麻、赤芍、歸尾、元參、苦參、蒺藜、木賊、旋復花、甜葶藶、甘草。
肺氣上攻眼目,白睛腫脹,日夜疼痛。
上銼。
水煎,食後服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九。
麻黃1錢半,知母1錢,荊芥1錢,麥冬1錢,菖蒲8分,訶子8分(去核),天花粉1錢,桔梗1錢。
感冒風寒,憎寒壯熱,咽乾聲啞,咳嗽痰多,氣滯喘促,胸中悶熱,咯痰不出,口乾舌燥。
忌魚類。
上以生薑汁、竹瀝同水煎服。
《便覽》卷四。
連翹、川芎、白芷、黃連、苦參、荊茶、桑白皮、黃芩、山梔、貝母、甘草各等分。
肺火,面生粉刺。
上銼1劑。
水煎,臨臥服。
《回春》卷五。
桑白皮1錢(酒炒),枯黃芩1錢(酒炒),生甘草3分,辛夷花1錢,苦桔梗1錢,鳳凰殼1個(煅,臨吃調)。
鼻中作癢,清晨打嚏,至午方住,明日亦然。
上以水2鍾,加燈心12莖,煎服。
《證治匯補》卷四。
桑白皮1錢,元參1錢,薄荷1錢,黃芩1錢,白蒺藜1錢(去刺),紫蘇1錢,白蔻仁5分(研),甘草3分,廣橘紅7分(鹽水拌炒)。
肺金氣盛克肝,黑珠連生白星,昏花澀痛。
水煎,食後服。
《古方匯精》卷二。
蔓荊子1兩,桑白皮1兩,甘草半兩,荊芥穗1兩半。
肺經客熱,鼻面風瘡,面渣鼻。
上為細末。
食臘茶調下1大錢,每日2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二。
半夏(薑汁浸1宿)半兩,麻黃半兩,馬兜鈴1分,貝母1分,川升麻1分,杏仁1分(去皮尖),地骨皮1分,青皮1分,細辛1分,麥門冬1分(去心),桑白皮1分,百合3分,款冬花3分,柴胡3分(去蘆頭),桔梗3分,茯苓3分。
遠年、近日肺氣喘息咳嗽並勞病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以水1盞,加生薑3片,烏梅1個,煎7分,溫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六引“吉氏家傳”。
川軍2兩,牛黃2分7厘,石膏3錢4分,黃芩1兩,滑石1錢7分,明雄1錢7分,礞石3錢4分,硃砂1錢4分,明粉1錢7分。
肺熱咳嗽吐痰,哮喘,咯血,吐血。
上為極細末,遮光磨口瓶存貯。
每服7分,開水送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吉林方)。
蒲頹葉(1方用人參等分)。
肺喘氣短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匕,溫水調下,發時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