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熟地4錢,黃芩4錢,梔子3錢,滑石3錢,廣陳皮2錢,黃柏3錢,木通3錢,茯苓3錢,甘草1錢。
傷寒2-3日,汗出,外感已除,內稍積熱者。
水煎溫服。
《醫學探驪集》卷三。
地骨皮3錢,人參3錢,茯苓3錢,黃芩半兩,幹葛半兩,石膏半兩,知母3錢,甘草3錢。
嬰孩傷寒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錢,白竹絲、棗子同煎,溫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八。
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甘草。
惡寒而脈洪數,兼目痛口渴,心煩便秘屬熱者。
上加燈心,水煎服。
《簡明醫彀》卷二。
羌活1錢,柴胡1錢,黃耆1錢,甘草(冬用梢)1錢,酒芩1錢,酒知1錢,炙草1錢,生地5分,防風(梢)5分,防己5分,桃仁5個,杏仁5個,當歸6分,紅花少許,升麻(梢)1錢5分,黃柏1錢5分,膽草1錢5分,石膏1錢5分。
消渴。能食而瘦,口乾,自汗,便結,溺數。
以水2酒1煎服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一。
柴胡、知母、生地、赤苓、防風梢、甘草梢、當歸、黃柏、龍膽草。
熱盛小便赤澀,或膀胱熱結。
水煎服。
《幼科釋謎》卷六。
銀花2兩,當歸5錢,公英3錢,花粉3錢,連翹3錢,荊芥2錢,防風2錢,甘草2錢。
陽證瘡勢紅腫,焮痛異常,六脈洪數。
《醫學整合》卷三。
石膏1兩,澤蘭葉2錢,蟬蛻殼12枚,白殭蠶3錢,黃耆1錢,黃芩2錢,山梔子2錢,丹皮2錢,大生地黃5錢,當歸1錢,甘草1錢,銀花3錢,秋石3分,黃酒5錢,黃蜜5錢。
羊毛溫邪。壯熱煩躁,頭重口渴,唇腫舌燥,腮腫失血。
上水煎,去滓,下秋石、酒、蜜,和勻溫服。
《羊毛瘟證論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