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癖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牽牛子1兩(半生,半炒),皂莢(肥者)3挺(燒令煙盡為度),巴豆(去皮心,研出油。夏秋半兩,春冬1兩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癖積塊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巴豆外,為末,後入巴豆,再同研勻,用粟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橘皮湯送下。如常服,為丸如粟米大。每服3丸,茶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一引《幼幼新書》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硃砂(研細)1分,杏仁1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別研如膏),巴豆霜半分,鱉甲(醋塗炙令黃,去裙襴)半兩,犀角屑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癥癖百病,疳痼,腹脹黃瘦,發渴不常,客忤疳痢,及吐逆不定,心腹多痛,驚風天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巴豆、杏仁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100日兒每服1丸,乳汁送下;3-4歲兒每服3丸,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一引《幼幼新書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一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3分,人參3分,白朮3分,白茯苓3分,當歸3分,枳殼(煨)3兩,陳皮(去白)3兩,三稜(炮)3兩,莪術(炮)3兩,桃仁(炒,去皮)3兩,麥芽(生)3兩,香附子(炒,去苗)3兩,川楝肉3個,豆蔻(煨)3個,縮砂仁1兩,膩粉(炒)1錢,全蠍3錢,代赭石3錢(火煅,醋淬),丁香2錢,白豆蔻肉1錢,阿膠3錢(炒),五靈脂1錢,半夏(生)3錢,南星(生)3錢,白姜(炮)3錢,巴豆3錢(去油),大麴餅5錢,厚朴3錢(姜制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癖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一切藥內有甘草者不可服,忌3日。

使用方法

用甘遂、芫花各3錢(醋浸1宿,焙,為末)入前藥內。又將硇砂3錢(水澄去泥土)瓦茶瓶上盞內熬成膏子,再入芫、遂、醋,同膏子煮麵糊為丸,如粟米大,硃砂為衣。空心肉汁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一。
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白朮2錢,白茯苓2錢,陳皮2錢,青皮2錢,厚朴(薑汁炒)2錢,枳實(麩炒)2錢,半夏曲2錢,砂仁2錢,神曲2錢,麥芽(俱炒)2錢,鱉甲(九肋,醋炙)3錢,三稜(酒煨)1錢半,莪術(煨)1錢半,木香1錢半,肉桂1錢,乾薑(炒)1錢,黃連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痞在脅下,面黃肌瘦,午後發熱似瘧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同姜炒,為丸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5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育嬰秘訣》卷四。

《直指》卷十二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芫花(炒)、硃砂(研細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瘧母,停水結癖,腹脅堅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濃煎棗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十二。
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三稜2兩,莪術(各醋浸,炒)2兩,陳皮2兩,枳殼(麩炒)2兩,厚朴(薑汁炒)2兩,山茱萸2兩,使君子2兩,夜明砂2兩,黃連(炒)2兩,木香2兩,乾薑(炒)2兩,海藻(洗淨)半兩,神曲2錢,麥糵2錢,半夏曲2錢,幹蟾(炙)3錢,九肋鱉甲(醋炒)3錢。

功效主治

瘧母、食癥、痰癖、五飲成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。
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: 消癖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陳皮、三稜、莪術、木香、黃連、砂仁、鱉甲、枳實、夜明砂、使君子、幹蟾、半夏曲、麥芽、海昆布。

功效主治

瘧後腹中有癖塊,寒熱不清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