幹生薑2分,神曲(炒)2分,炙甘草2分,豬苓2錢5分,澤瀉3錢,厚朴3錢,砂仁3錢,半夏(湯洗7次)4錢,陳皮4錢,人參4錢,枳實5錢(炒),黃連(淨,炒)6錢,黃芩6錢,薑黃1兩,白朮1兩。
心下痞悶,一切所傷及積年不愈者。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-100丸,空腹白湯送下。
《蘭室秘藏》捲上。
黃連5錢,黃芩2錢,厚朴7分,薑黃5分,幹生薑4分,人參4分,甘草3分,枳實2分,橘皮1分。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黍米大。
每服30丸,隨乳下。
《蘭室秘藏》卷下。
青皮(去白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京三稜(炮,切)1兩,廣荗(煨,切)1兩,益智(炒)1兩,縮砂仁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半夏(姜制)1兩,牽牛(炒)1兩,丁皮1兩,硇砂(明者,別研)1分。
一切痞氣,心腹脹滿,癖氣聚滯不快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20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九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黃連1兩,幹葛1兩,黃芩半兩,大黃半兩,黃柏半兩,梔子半兩,薄荷半兩,藿香半兩,厚朴半兩,茴香(炒)半兩,木香1分,辣桂1分,青黛1兩(研),牽牛2兩。
積溼熱毒,甚者身體面目黃,心脅腹滿,嘔吐不能飲食,痿弱難以運動,咽嗌不利,肢體焦尪,眩悸膈熱,坐臥不寧,心火有餘而妄行,上為咳血、衄血,下為大小便血,腸風痔漏,三焦壅滯,熱中消渴,傳化失常,小兒疳積熱。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小豆大。小兒丸如麻子大。
忌發熱諸物。
每服10丸,新水送下;溫水亦得。
《宣明論》卷四。
蒼朮4兩(淨,米泔浸,焙乾,炒),陳皮1兩(去白),青皮1兩(淨,去瓤),木香2錢。
痢後肚腹滿悶。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;小兒3-7丸,米飲湯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三引《瑞竹堂方》。
南星、紫芫花、霍山自然銅各等分。
一切積聚,冷物酒傷,心腹閉悶。
上為細末,醋煮蕎麥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大忌豬、羊血。
每服4-5丸,食後生姜、橘皮湯送下;溫水亦得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三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枳實1兩,白朮(炒)1兩,縮砂5錢(炒),香附1兩(炒),桂9分,半夏(制)7錢,黃芩7錢(炒),青皮7錢(炒),紅花8錢,甘草3錢,山楂肉2兩,木瓜5錢。
小兒瘕癖五積。
上為末,神曲一半,煉蜜一半,打糊為丸。
口服。
《誠書》卷十一。
雞蛋5個,阿魏5分,黃蠟1兩。
男婦痞塊。
銅勺內煎化,分作10塊。
每服1塊,早晨滾湯送下。或腹痛,解出如膠漆之物自愈。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生香附(醋炒)4兩,延胡索(醋炒)1兩半,歸尾2兩,川芎1兩,紅花1兩,浮海石1兩,瓦楞子(火煅,醋淬)1兩。
積久成痞,病散為臌者。
上為末,醋打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-50丸。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