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朮6錢(淨者),杜仲6錢(去粗皮量,制,炒去絲了),牛膝半兩(去根,酒浸,焙乾),附子半兩(炮,去皮臍了),甘草2錢半(炙),人參2錢半(洗,去蘆),官桂2錢半(去粗皮了),川姜7錢半(炮),當歸1兩2錢半(洗去土,酒浸1宿,焙乾了)。
寒溼腳氣,筋骨手足一切疼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半兩,水2盞,煎至8分,去滓,溫熱服。病在上者,食後服;病在下者,食前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。
陳皮、半夏、白朮、蒼朮、香附、南星、黃芩(酒炒)、麻黃、當歸、威靈仙、荊芥、甘草、生薑。
溼熱痰邪流絡,臂痛。
水煎服。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五。
白朮(薄切)1兩,當歸(淨洗,薄切,幹稱)半兩,獨活(淨洗)半兩,羌活(淨洗,去蘆切,幹秤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川芎半兩。
風溼痺痛,諸藥不效者。
上銼散。
每服3大錢,水1鍾半,生薑5片,慢火煎至1盞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得效》卷三。
五加皮1兩,續斷(酒浸)1兩,白芍藥1兩,當歸(去蘆,酒浸)1兩,白朮(炒)1兩,官桂(去粗皮,不見火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附子2錢(炮,去皮臍)。
血虛氣短,面目浮腫,四肢乏力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生薑5片,棗子1枚,煎至8分,去滓,入酒少許,食前服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茯苓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蒼朮、白朮、南星、黃芩、香附、當歸、羌活、靈仙。
風痰溼熱,臂痛。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《女科指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