熟地半兩,炒芍藥3錢,知母3錢,升麻2錢,乾薑2錢,生甘草1錢。
久病,大腸氣洩。
上為末,粥為丸。
白湯調服。
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二,名見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三。
白朮(土炒)4兩,橘紅(留白)2兩,白芍(煨)2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蓮肉(去皮心)2兩,芡實(取生肉)2兩。
火病便溏或瀉、或下迫窘痛,或脾洩、腎洩者。
上為細末。用淮山藥6兩,另末,以荷葉煮水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0丸,或50-70丸,食遠,或清晨,清米湯、滾白湯俱可下。
《紅爐點雪》卷二。
蒼朮2兩,白朮2兩,赤苓4兩,白苓4兩,煨草果2兩,神曲5兩,甘草3兩,川樸6兩,廣皮6兩,木瓜3兩,桔梗1兩5錢,蘇葉7兩,半夏4兩5錢,防風3兩,香薷2兩,硃砂4兩,炒烏藥3兩,茶葉2兩,大腹皮3兩,羌活4兩5錢,藿香7兩,煨木香3兩,紫豆蔻2兩,白芷5兩,薄荷3兩,炒砂仁3兩,檀香1兩,香附2兩。
飲食不慎,或感受寒冷,以致腹痛洩瀉,對單純性急性腹瀉由感冒引發者最宜。
上為末,為丸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
孕婦不忌。
病重每服3錢,開水送下;病輕每服2錢;小兒病重2錢,病輕1錢。
《醫學碎金錄》。
五味子3錢,白茯苓5錢,胡蘆巴5錢,白朮5錢,黑杜仲2錢5分,野黨參2錢,補骨脂5錢,冬瓜子3錢,廣砂仁4錢,龍眼肉2錢,熟地榆2錢,枸杞子3錢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。
每服3錢,開水沖服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大同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