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心散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赤芍藥、荊芥、黃連、當歸、連翹、薄荷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眼痛而體熱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荊芥1兩,薄荷1兩,連翹1兩,麻黃1兩,赤芍藥1兩,梔子1兩,黃連1兩,大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患眼生翳,如珠垂簾遮睛者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捲上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荊芥、甘草、防風、羌活、苦梗、黃芩、赤芍藥、白芷、大黃、山梔子、山藥、川芎、赤茯苓、麻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變蒸,潮熱焦啼,煩躁,口舌生瘡,眼赤熱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燈心、麥門冬煎湯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1錢(生),麥門冬1分半(洗淨),皂角半兩(入沙糖塗酥炙後於盆下蓋,良久出火毒方用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食傷心,壯熱,喘息不調,咳逆多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8分,作5服,時時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十八引《如宜方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兩半,麻黃3兩,當歸3兩,芍藥3兩,甘草3兩,木香(煨)6兩,荊芥穗6兩,大黃(面裹煨)6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熱語亂,煩渴,眼澀,口苦唇焦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末,生薑薄荷湯,加神砂末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十八引《如宜方》。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1錢,生地黃1錢,菊花8分,當歸8分,木通7分,梔子7分,甘草4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經積熱,目眥赤澀痛淚。

使用方法

水2盞,煎1盞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六十一。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三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生地黃、木通、黃連、麻黃、大黃、薄荷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口舌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,加燈心為引,煎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三。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荊芥、生地、大黃、麻黃、赤芍、薄荷葉、生薑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鵝口及口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
《醫統》卷二十一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1錢,芍藥1錢,白朮1錢,防風7分,荊芥7分,麻黃7分,大黃7分,甘草7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痰滯,心經積熱,口苦唇燥,眼澀,大便澀,小便赤。

使用方法

水2盞,加生薑2片,煎8分,不拘時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二十一。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,赤芍藥1兩,當歸1兩,甘草1兩,荊芥1兩,麻黃1兩,梔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目赤,左赤傳右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赤芍藥、桔梗、玄參、黃連、荊芥穗、知母、防風、黃芩、當歸尾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火疳症。生於睥眥氣輪,初起如粟瘡榴子一顆,小而圓,或帶橫長而圓,狀如豆,次後漸大,痛者多,不痛者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。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(炒)、黃芩、梔子、甘草、黃柏、木通、菊花、赤芍藥、防風、荊芥。

功效主治

眼目腫痛難開,澀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銀海精微》卷下。

《局方》卷六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白朮1兩半,麻黃(和節)6兩,當歸(去苗洗)6兩,荊芥穗6兩,芍藥6兩,甘草(爁)6兩,大黃(面裹,煨,去面,切,焙)6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壅壯熱,頭目昏痛,肩背拘急,肢節煩疼,熱氣上衝,口苦唇焦,咽喉腫痛,痰涎壅滯,涕唾稠粘,心神煩躁,眼澀睛疼;及寒壅不調,鼻塞身重,咽乾多渴,五心煩熱,小便赤澀,大便秘滯,並宜服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入生薑、薄荷各少許,同煎至7分,溫服;如小兒麩豆瘡疹欲發,先狂語多渴,及驚風積熱,可服1錢,並臨臥服;如大人五臟壅實,欲要溏轉,加至4-5錢,乘熱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六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防風、薄荷、荊芥、麻黃、甘草、赤芍、白朮、大黃(酒蒸、久曬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外障,痛如針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赤芍、甘草、荊芥、生地黃、木通、黃連、薄荷、當歸。

功效主治

肝熱傳於心經,積熱上攻,眼弦澀,睛疼,熱盛風多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生地、薄荷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山梔、黃連、黃芩、北柴胡、石膏、甘草、川芎、菊花、龍膽草、淡竹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目大角赤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八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(煨),荊芥穗1兩半,甘草半兩(生),麻黃1兩(去根不去節)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邪熱,目赤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或1字,蜜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八。

《麻科活人》卷四引《麻科秘本》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生地黃、木通、黃連、大黃、薄荷葉、麻黃茸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口舌生瘡。

使用方法

燈心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科活人》卷四引《麻科秘本》。

《麻科活人》卷四引朱氏方: 洗心散

配方組成

生地黃、枯黃芩、麥冬、歸尾、知母、薄荷葉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心經有熱,口舌生瘡。

使用方法

鮮藕節、側柏葉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科活人》卷四引朱氏方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