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皮竹茹湯

《濟生》卷二: 橘皮竹茹湯

配方組成

赤茯苓(去皮)1兩,橘皮(去白)1兩,枇杷葉(拭去毛)1兩,麥門冬(去心)1兩,青竹茹1兩,半夏(湯洗7次)1兩,人參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熱多渴,嘔噦不食。體強新病,未經苦寒攻下,或誤投熱藥滯藥,脈見洪數滑實,呃逆聲重相連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二。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: 橘皮竹茹湯

配方組成

竹茹、麥冬、建曲、鮮斛、炙草、橘紅、沙參、谷芽、茯苓、杷葉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胃虛羸瘦,嘔逆不已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
《金匱》卷中: 橘皮竹茹湯

配方組成

橘皮2斤,竹茹2升,大棗30枚,生薑半斤,甘草5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病後虛羸,噦逆不已;或吐利後,胃虛膈熱呃逆;或產後呃逆;或四時傷風咳逆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1鬥,煮取3升,溫服1升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匱》卷中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: 橘皮竹茹湯

配方組成

陳皮(去白)3分,人參2錢,甘草(炙)1錢,竹茹1錢,柿蒂1錢,丁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因吐利後,胃虛膈熱而呃逆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銼1劑。加生薑5片,大棗2枚,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三。

《金鑑》卷六十二: 橘皮竹茹湯

配方組成

橘紅2錢,竹茹3錢,生薑1錢,柿蒂7個,人參1錢,黃連1錢。

功效主治

潰瘍,胃火上逆氣衝,以致時時呃逆,身熱煩渴,口乾唇焦,此熱呃也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8分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六十二。

《活人書》卷十六: 橘皮竹茹湯

配方組成

橘皮2兩,竹茹1升,甘草2兩(炙),人參半兩,半夏1兩(湯洗)。

功效主治

噦逆,呃逆,妊娠惡阻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加生薑6片,大棗1枚,以水2大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書》卷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