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耳散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1兩,菴(艹閭)1兩,牛膝1兩半(去苗),赤芍藥1兩,土瓜根1兩,赤茯苓1兩,牡丹1兩半,桂心1兩半,芎藭1兩,川黃1兩半(銼,微炒),生乾地黃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調,臍下(疒丂)痛,不多嗜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(微炒)1兩,牡蠣粉1兩,龍骨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,白芍藥1兩,黃芩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大便下血,小腹中切痛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1兩(微炒),丹參1兩,續斷3分,芎藭3分,柏葉3分(炙微黃),熟艾3分(焙微黃)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牡蠣1兩(燒為粉),地榆3分(銼),阿膠1兩(炙令黃燥),刺薊根3分,龜甲1兩(塗醋炙令黃),赤石脂1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槲葉1兩,熟乾地黃1兩,牛角腮1兩(炙令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赤白帶下,無問遠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1兩(微炒),白芍藥2分,黃耆2兩(銼),肉豆蔻1兩(去殼)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熟乾地黃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蒲黃半兩,桔梗1兩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黃1兩(微黃),鮀甲1兩(炙微炒黃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烏賊魚骨1兩(燒灰),白芍藥1兩,禹餘糧2兩(燒,醋淬7遍),乾薑3分(炮裂,銼),吳萸3分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白石脂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冷傷幹衝任之脈,經絡虛損,致成白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2兩(微炙)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茜根1兩(銼),熟乾地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崩中,下血不止,漸致虛困黃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3分,菴(艹閭)子1兩,牛膝1兩(去苗),赤芍藥3分,赤茯苓1兩,延胡索1兩,桂心3分,芎藭1兩,澤蘭3分,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經絡不調,臍下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二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(銼碎)2兩,鹿茸(酒浸,炙,去毛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漏下赤白,日久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或米飲調下,空心、日晚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二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五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麝香1錢,晚蠶沙3分,櫚皮2兩,桑耳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崩中,下血不止,漸加虛困黃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: 桑耳散

配方組成

桑耳(微炙)1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1兩,木賊1兩,當歸(銼碎,微炒)1兩,槐鵝(微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,風毒氣攻注,大腸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