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白皮半兩(銼),川大黃半兩(鐵碎,微炒),知母1分,生乾地黃半兩,雌黃1分(細研),蝟皮1兩(炙令黃),獨活半兩,青黛1分(細研),川椒100枚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白芷1分,松脂半兩,赤芍藥1分,海苔1分,當歸半兩,斑蝥1分(以糯米拌炒,米黃為度,去頭足翅)。
蚍蜉瘻,發於頸上,初得壯熱,後即成瘡,出膿水疼痛。
上為細散,都研令勻。
每服1錢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粥飲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斑蝥蟲4枚(去足翅,炙),桃皮(5月初5採取,去黑皮,陰乾)、大戟。
蠱毒。
上藥各治下篩。
取斑蝥1分,桃皮、大戟各2分,合和棗核大,以米清飲服之訖,吐出盡。1服不愈,10日更1服。
方出《肘後方》卷七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七。
桃白皮半兩(炙黃,銼),黃連半兩(去須,微炒),龍骨半兩,木香1分。
小兒痢渴,頭熱煩悶,不欲乳食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粳米粥飲調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