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藥(研)1分,瓜蔞(去皮,大者)1枚,甘草(生,為粗末)半兩。
一切惡瘡,癰疽、發背、發眉、發腦、婦人乳癰等。
上藥用無灰酒3升,熬至1升,去滓放溫,作1服飲之。如一飲不盡,分二三盞,連續飲盡。次用紫雪膏敷之。以收其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。
花蛇鼻半錢,蠍尾半錢,天南星心半錢,川烏臍半錢,大附子側半錢,白附子耳半錢,蜈蚣蟲肚半5錢。
小兒慢脾風。
上藥生用,使棗肉50個,和前藥研成1塊子,以腦、麝滴水和丸。
每服1丸,用薄荷自然汁磨化下,後通下1服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茅先生方。
麻黃1斤。
耳聾。
以水5升,熬1升,去滓熬膏。每服1錢7分,臨臥熱酒下。有汗即效。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。
乳香2錢,天麻2錢,麝香1分,全蠍2錢,蜈蚣2錢,附子(炮)4錢,麻黃(去節),酸棗仁(炒,去皮)4錢。
小兒慢驚潮搐,神昏不得睡;亦治大病後及擒捉風涎流滯,手足不隨。
上為末,法酒同蜜熬熟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每服1丸,酒化下。盡醉灌之,得睡是效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一引《全嬰方》。
石膏不拘多少(煅通赤,取於地上,碗覆,出火毒)。
奶癰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,溫酒調下,添酒盡醉。睡覺再進1服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二十三引陳日華方。
無灰酒2碗,真麻油4兩。
心恙。心風發狂。
上和勻,用柳枝20條,攪100-200下,換遍柳條,直候油、酒相入如膏。煎至7分碗,狂者強灌之。令睡熟,或吐或不吐,覺來即醒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