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消散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一五七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芒消半兩,蒲黃半兩,芎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鬼箭羽半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半產後惡露不盡,氣攻疼痛,血下成塊,結築臍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一五七。

《聖惠》卷九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川芒消2兩,前胡1兩(去蘆頭),枇杷葉半兩(拭去毛,炙微黃),葛根1兩(銼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半夏1兩(湯洗7遍,去滑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先下,九日不解,致令內實,胸脅逆滿,日晚即潮熱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五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半(末),生地黃汁8合,芒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急黃,熱氣骨蒸,兩目赤脈。

炮製方法

上三味合和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合,日2次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川芒消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黃芩1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1兩,梔子仁1兩,鉤藤(銼)1兩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丹石毒攻眼,疼痛、腫、生翳,心神躁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後以烏豆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川芒消2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梔子仁1兩,甘草1兩(生,銼),黃芩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。大小便不通,心神煩躁,臍腹妨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二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川芒消3分,川大黃3分(銼碎,微炒),赤茯苓3分,木通1兩(銼),黃芩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8-9歲兒臟腑結實壯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蔥白2寸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: 芒消散

配方組成

芒消(別研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,為末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膀胱結熱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蜜熟水調下。心煩躁熱者,以冷蜜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