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仁散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六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紅花、當歸(洗,焙)、杜牛膝、桃仁(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、室女血閉不通,五心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、食前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六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四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不拘多少(螺粉炒卻,不用粉)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脾痛不可忍。陰腫作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四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荊芥半兩,大黃(生用)2兩,蒲黃2兩,芎藭1兩,桂1兩,木通1兩,當歸1兩,桃仁40枚(湯浸,去皮尖,麩炒)。

功效主治

被壓笮損,瘀血在腹中,(疒丂)痛不散,心胸短氣,大小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微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四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芎藭、檳榔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疝瘕,腹中拘急,心脅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酒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60枚,厚朴1兩,芍藥1兩,當歸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血下不盡,腹痛不可忍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煎2升,分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一。

《上清紫庭追癆仙方》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泡,去皮尖,面炒令黃)1兩,赤茯苓1兩(去皮),芍藥3分,人參3分,檳榔4個,陳皮3分(去白),犀角1分,安息香1分,麝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室女一切蓄熱,腹內悶著,骨蒸,室女經脈不行,瘦勞肌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加生薑5片,水1盞,煎至6分,早、晚食前服。若取下蟲頭赤,便服天竺黃飲子補護心臟,未取下蟲,亦須先服之護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上清紫庭追癆仙方》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、葵子、滑石、檳榔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膀胱氣滯血澀,大小便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蔥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鱉甲1兩(塗酥,炙微黃,去裙襴)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訶黎勒1兩半(煨,用皮),京三稜1兩(炮裂),木香半兩,桂心半兩,當歸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積聚結塊,心腹脅肋刺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莧菜、生冷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21粒(研爛),雄黃末2錢,白薇末2錢,炙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陰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針刺雞肝無數孔,蘸藥末,納陰戶中,日三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白茯苓(去皮)半兩,五靈脂(去沙土)半兩,馬兜鈴半兩,杏仁30枚(去皮尖,蛤粉炒),桃仁20枚(去皮尖,蛤粉炒)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一切肺疾,咯吐膿血,漸成勞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半,加蘿蔔3片,同煎至1盞,去滓,加黃蠟1塊,如皂子大,再煎候蠟熔,食後、臨臥通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六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,當歸1兩,乾薑1兩,白芷1兩,川芎1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氣不調,臍腹撮痛,及產後小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7分,酒3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六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全方》卷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、生地、人參、甘草、桂心、蒲黃、半夏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牛膝、丹皮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淋漓不斷,或前或後,及腹中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煎7分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全方》卷一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三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桑根白皮1兩,赤茯苓1兩,檳榔1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紫蘇莖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鼓脹,喘促不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二引《聖濟總錄》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好大黃2兩,桃仁30枚(去皮尖及雙仁)。

功效主治

從高墜下傷內,血在腹聚不出。

注意事項

血過100日,或微堅者,不可復下之,虛極殺人也。

使用方法

上搗,以水5升,煮取3升,分為3服。去血後,作地黃酒服,隨能服多少,或用酒1碗煎,去滓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二引《聖濟總錄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2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桂心半兩,柴胡1兩(去苗),鱉甲1兩半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琥珀3分(細研),延胡索3分,牛膝1兩(去苗),紫苑半兩(洗去苗土),細辛半兩,羌活半兩,芎藭半兩,木香半兩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羚羊角屑1兩,當歸半兩(銼碎,微炒),虎杖半兩(銼),白朮半兩,赤芍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勞氣,經脈久滯,或時寒熱,四肢疼痛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,麩炒黃)1兩,大腹子(面裹煨黃色)1兩,白朮1兩,赤茯苓(去皮)1兩,紫蘇子1兩,木香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弱下虛,氣不升降,榮衛不調,水道不利,三焦不順,面目虛浮,環臍腫脹,坐臥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煎紫蘇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,生研令細),當歸1分(搗末),牽牛子半兩(生,搗末),琥珀末1分,膩粉1分。

功效主治

從高墜下,傷損,腹中血瘀滯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都研拌勻,分為3服。

使用方法

生地黃2兩、生薑1兩(切細,炒令紫色),入小便1小盞,酒1大盞,煎至1大盞,去滓,空心調下1服。當取下惡血,疼痛立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1兩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肉豆蔻半兩(去殼),木香半兩,皂莢仁2兩(炒令黃熟),白芍藥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痔脫肛,腸胃久冷,腹脅虛脹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五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桑根白皮1兩(銼)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膈氣,心胸妨悶,常欲嘔吐,湯水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五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防葵1兩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茯苓1兩,白朮3分,赤芍藥3分,京三稜1兩(微煨,銼),桂心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鱉甲3兩(塗醋,炙令微黃,去裙襴),川大黃1兩半(銼碎,微炒),檳榔1兩,芎藭3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癖結,氣積聚不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鱉甲2兩半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京三稜1兩(炮,銼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肉桂1兩(去皺皮),木香半兩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檳榔3分,川大黃3分。

功效主治

久積癥癖,氣結不散,面色萎黃,羸瘦食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柴胡1兩(去苗),鱉甲1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厚朴3分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檳榔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烏梅肉3分(微炒),赤芍藥3分,白朮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痃癖氣,令人羸瘦,寒熱食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,研入),牽牛子1兩(微炒),檳榔半兩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木香半兩,茴香子1兩(微炒),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,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奔豚氣,上攻心胸,喘悶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研入桃仁、郁李仁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鱉甲2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琥珀1兩(細研),肉桂1兩(去粗皮),赤芍藥3分,當歸3分(銼碎,微妙),白朮3分,木香半兩,訶黎勒皮半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延胡索3分,赤茯苓3分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牛膝3分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冷勞氣滯,經脈不通,腹脅妨悶,四肢羸瘦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三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3-7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陳橘皮1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麥糵半兩(微炒),檳榔半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冷邪氣攻心腹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茯苓1兩,鬼箭羽3分,赤芍藥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,檳榔4枚,麝香2錢(細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傳屍、復連、鬼氣,發即四肢無力,日漸黃瘦,乍惡乍好,不能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妙),木香半兩,京三稜3分(炮,銼),芎藭半兩,桂心半兩,白朮3分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柴胡1兩(去苗),訶黎勒3分(煨,用皮),高良薑2分(銼),當歸半兩,檳榔半兩,赤芍藥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氣勞羸瘦,膈脅痞堅,臍下冷疼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。

《千金》卷四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50枚,(庶蟲)蟲20枚,桂心5寸,茯苓1兩,薏苡仁2兩,牛膝2兩,代赭2兩,大黃8兩。

功效主治

月經來,繞臍痛,上衝心胸,往來寒熱,如瘧疾狀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宿勿食,每服1錢匕,溫酒調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四。

《聖惠》卷十二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桂心1兩,白朮3分,神曲3分(炒令微黃),麥糵3分(炒令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心腹脹滿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槐子1兩(微炒),熟艾2兩(微炒),黃連1兩(去須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(匿蟲)蟲蝕下部,躁悶癢痛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訶黎勒2兩(煨,用皮),桂心1兩,半夏1兩(湯洗7遍去滑),五味子1兩,檳榔1兩,木香1兩,赤芍藥1兩,鱉甲2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白朮1兩,柴胡1兩半(去苗),京三稜1兩(煨,銼),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)。

功效主治

肺勞上氣,胸滿,痰唾不利,右脅有積聚,發歇寒熱,肌體羸瘦,食少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1兩,鱉甲(塗酥,炙令黃,去裙襴)1兩,白朮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訶黎勒(煨,用皮)1兩,芎藭3分,丁香3分,桂心3分,畢澄茄3分,當歸3分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勞,脾腎虛冷,心腹脹疼,骨節煩痛,食少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莧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檳榔1兩,木香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痃氣急痛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蓬莪術3分,桂心半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敗血不散,上衝心腹,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2兩,劉寄奴(去根,銼碎),蓬莪術(炮,細銼)1兩,當歸(炙,銼)1兩,茴香子(微炒)1兩,烏藥(銼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乾薑(炮,銼)1兩,木香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芎藭1兩,白朮1兩,桑黃(銼)1兩,高良薑(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因月水不通,血積不散,氣攻疼痛,積聚成塊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溫酒或醋湯調下,空心、晚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傳家秘寶》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去皮尖,炒令黃)、赤茯苓1兩,赤芍藥3分,人參3分,陳皮3分,檳榔4個,麝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室女傳屍伏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生薑半分,水1盞,煎至6分,和滓,早、晚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家秘寶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七引《博濟》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),大黃1兩(川者,以溼紙裹煨兩度),桂心1兩(去皮),甘草半兩(炙),牙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狂亂,霍亂心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熟炒,杵羅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用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如傷寒後有餘毒,依法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七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)半兩,木香半兩,狗脊半兩,白蕪荑半兩,狼牙草半兩,苦楝根皮(銼)半兩,鶴蝨半兩,檳榔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蛔蟲咬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3歲兒每服半錢,煎苦楝根湯調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3-7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木香1分,人參1分(去蘆頭),虎頭骨1分(塗酥,炙令黃),檳榔1分,京三稜1分(微煨,銼),白芥子1分,款冬花半兩,硃砂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麝香1分(細研),幹桃葉半兩,幹柳葉半兩,桂心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屍疰、鬼闢,心腹往來疼痛,或加寒熱恍惚,形色多般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以溫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桂心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延胡索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阿膠2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亂髮如雞子大,生乾地黃1兩,芎藭1兩,川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。

功效主治

傷折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未。用酒2升,先煎發並阿膠如糖,用綿濾去滓,然後下諸藥末,調令勻,焙乾,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知母半兩,鱉甲3分(塗醋,炙微黃,去裙襴),赤茯苓3分,川升麻半兩,黃芩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瘧疾,發歇寒熱,小便赤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鱉甲1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桂心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桑寄生1兩,芎藭1兩,檳榔1兩,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疝癖,腹中拘急,心脅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木香半兩,芎藭半兩,乾薑1分(炮裂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盡,腹脅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芍藥3分,芎藭3分,當歸(銼,微炒)3分,菴(艹閭)子3分,桂心3分,琥珀3分,鬼箭羽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盡,腹脅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生乾地黃1兩,蓬莪術1兩,檳榔1兩,牛膝3分(去苗),桂心3分,牡丹3分,當歸1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露不下,臍腹氣滯,時攻脅肋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葵子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甜瓜子1兩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檳榔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大小便秘澀,心腹脹滿,時時抽撮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3分,琥珀3分,延胡索3分,芎藭半兩,鬼箭羽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桂心半兩,鱉甲1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餘血不散,結成癥塊,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茜根1兩半,虻蟲2-7枚(微炒,去翅足),水蛭2-7枚(炒令微黃),赤芍藥1兩,木通1兩(銼),川芒消1兩,川大黃1兩半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,年月深遠,面上皯(黑黽),黑如噀墨,每思鹹酸之物,食之不已,意無足時,此由凝血在髒,熱入血室,即歌詠言笑,悲泣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1月以上不得吃麵並驢、馬、豬、牛等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空腹溫服,如人行10裡再服。良久當利下黑血黃涎,亦如泔澱。如下不多,次日再服,使命令絕其根本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澤蘭2兩,牛膝2兩(去苗),當歸2兩(銼,微炒),桂心2兩,牡丹2兩,赤芍藥2兩,生乾地黃2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半夏1兩(湯洗7遍去滑),人參1兩(去蘆頭),蒲黃2兩,芎藭2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調,或淋瀝不斷,斷後復來,狀如瀉水,四體虛弱,不能飲食,腹中堅痛,舉體沉重,唯欲眠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訶黎勒皮3分,白朮3分,當歸3分,京三稜1兩(微炮,銼),赤芍藥3分,鱉甲1兩半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陳橘皮3分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癥痞,心腹脹滿,不能飲食,體瘦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桃仁散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半兩,赤芍藥半兩,桔梗(去蘆頭)半兩,桂心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心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