栝樓根2兩,赤茯苓2兩,玄參1兩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苦參3分(銼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渴利後心煩體熱,面板生瘡,瘙癢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溫漿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栝樓根3兩,榆白皮3兩(銼),胡燕巢土5兩,鼢壤土3兩。
發背及諸毒腫。
上為細散。
取芭蕉根汁和作稀膏。用塗腫上,幹即更塗;如潰膿有頭者,即四面塗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栝樓根1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生乾地黃1兩,蘆根2兩(銼),赤茯苓1兩,益母草1兩。
產後煩渴,體熱食少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棗2-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栝樓根1兩,蘆根1兩(銼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知母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地骨皮1兩,黃芩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暴渴,心神煩悶,體熱食少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小麥半合,竹葉2-7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栝樓根半兩,苦參1分(銼),人參1分(去蘆頭),寒水石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石膏半兩。
小兒傷寒熱渴,頭痛心煩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津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栝樓根3兩,生人參1兩半,生牡蠣3兩,桑螵蛸3兩(炙),川黃連6錢,白芍藥1兩半(炒),炙甘草1兩半。
產後遺尿,脈濡數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水煎,去滓溫服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栝樓根半兩,白茯苓半兩,知母半兩,黃芩半兩,地榆半兩(微炙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人參3分(去蘆頭),黃柏半兩(微炙,銼),赤石脂1兩。
小兒熱痢,體瘦,口乾煩躁,不欲飲食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栝樓根3分,黃芩半兩,知母半兩。
小兒熱渴不止,煩悶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小麥、粟米各100粒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栝樓根3分,牛黃1分(細研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白蘚皮半兩,子芩3分,滑石1分,胡黃連3分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。
風熱口中乾燥,舌裂生瘡。
上為細散。
入牛黃研令勻,每服2錢,煎淡竹葉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。
栝樓根1兩,柴胡1分(去苗),地骨皮1兩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),赤茯苓1兩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。
時氣餘熱木退,發作有時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,加生地黃汁3合,更煎1-2沸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六。
栝樓根1兩,黃芩1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桂心半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梔子仁半兩,川芒消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傷寒,大腸秘澀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如人行10裡再服。以利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熟乾地黃、生乾地黃、葛根、栝樓根各等分。
消渴,飲水不止。
上藥焙乾,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溫米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栝樓根3分,犀角屑3分,川升麻3分,麥門冬(去心)3分,葛根(銼)3分,甘草(炙微赤,銼)3分,梔子仁3分。
時氣心脾壅熱,煩悶口乾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