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、白芍藥、青皮、鉤藤、香附、山梔、烏藥、獨活。
溼熱腰痛,左關細數者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柴胡(去苗)3分,芍藥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半夏(湯洗去滑,炒幹)半兩,大腹皮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檳榔(銼)1兩。
傷寒發汗後,邪熱不除,腹脅脹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同煎至半盞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五。
柴胡、黃芩、花粉、甘草、麥冬、白芍、知母、黃連。
身體黑瘦之人,精血為時令所耗,中暍,口渴喜飲,其人灑灑惡寒,淅淅發熱,脈來細數;及上消、中消,氣分病。
《醫學傳燈》捲上。
柴胡、黃芩、花粉、甘草、白芍、麥冬、知母。
燥病,身熱咳嗽,內煩口乾;黃疸,渴而飲水者;瘧疾,邪傳陽明胃經,小便自利,渴欲飲水者。
《醫學傳燈》捲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