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5錢,黃芩1兩半(炒),人參1錢,生地5錢,當歸1兩,赤芍1兩,連翹3兩,甘草5錢,山梔1兩半(炒)。
肝火傷營,耳衄,脈弦數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水煎,去滓,微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一。
銀柴胡、梔子(微炒)、連翹(去心)、胡黃連、生地黃、赤芍、龍膽草、青皮(炒)、甘草(生)。
肝疳。面目爪甲皆青,眼生眵淚,隱澀難睜,搖頭揉目,合面睡臥,耳瘡流膿,腹大青筋,身體羸瘦,燥渴煩急,糞青如苔。
燈心、竹葉為引,水煎服。
《金鑑》卷五十二。
柴胡、黃芩、膽草、川芎、芍藥、山梔、連翹、甘草、漏蘆。
乳母情慾厚味積熱,傳兒患淋者。小兒肝熱下淋。
水煎服。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八。
柴胡、龍膽草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芩、白芍、知母、生地、桔梗、甘草、黃連(吳茱萸汁炒)。
由肝火鬱遏而致妊娠吐酸者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