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礬散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○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(煅)、白龍骨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嬰兒因剪臍,風傷於外,致臍瘡不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○。

《經驗方》卷下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臭花娘子草根(水浸1宿,搗汁)。

功效主治

爛喉痧。

炮製方法

以枯白礬研細,入汁內,曬乾,再取汁如前,數次其礬色綠,研細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爛喉痧每服5分,開水衝下,庶可出痰;如症重者,須連服下7次,以嘔痰為度,立見消腫;凡遇喉風,吹喉取吐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驗方》卷下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枯礬5錢,石膏(煅)3錢,輕粉3錢,黃丹3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三陽風溼下流,凝結不散,腳丫作癢,溼爛;或足底彎曲之處癢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溫湯洗淨患處,搽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枯礬1錢,制殭蠶1錢,硼砂3分,薄荷3分,大梅片1分,雄精1錢,膽礬1分,山豆根2分,苦甘草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火喉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加麝香少許。

使用方法

吹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靈驗良方彙編》卷一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枯礬2錢,龍骨2錢,黃丹1錢半,麝香1分,幹胭脂7分。

功效主治

聤耳流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棉籤拭去膿,後以鵝毛管盛藥放入耳中。如無干胭脂,只用上4味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靈驗良方彙編》卷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末、枯礬末。

功效主治

疳、臁瘡。

使用方法

和勻。幹搽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。

《濟生》卷八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(枯)半錢,腦子1字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五痔,癢多痛少,或膿或脹,或漏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魚腥草煎湯,放溫洗痔,次用藥少許摻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引《海上方》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7個,玄胡索7個,飛礬1塊(如錢大)。

功效主治

口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搽口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九引《海上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燒棗子(存性)、枯白礬。

功效主治

疳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用油調,溼則幹敷。如不效,再加五倍子(存性)、青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。
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六: 枯礬散

配方組成

枯礬。

功效主治

痰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生薑湯調下。吐之立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