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煮散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白朮1兩,縮砂1兩(去皮),益智1兩(去皮),藿香1兩(用葉),人參1兩,丁香半兩,青橘皮4兩(湯浸,去白,焙),陳橘皮4兩(湯浸,去白,焙),桔梗(炒)3兩,桂2兩(去粗皮)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2兩,高良薑1分,甘草(炙,銼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冷氣,心腹痞悶,腸鳴腹痛,飲食減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煎至7分,和滓稍熱服,如不及煎,入鹽少許,如湯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○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砒霜、黃丹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純下白痢,及淡紅黑痢,一切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黃臘熔和藥末為膏,旋丸如綠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葷腥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飯飲下,小兒丸如粟米大,亦飯飲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(炮,為末),青黛(研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冷熱不調,大小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再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半盞,加麻油少許,同煎10餘沸,和滓溫服。少頃即通,未通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吳茱萸1兩(湯浸1宿,炒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,炒),柴胡(去苗)1兩,麝香(別研)半錢,檳榔半兩(銼),芍藥半兩,郁李仁半兩(湯浸,去皮,炒),當歸(切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九種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搗羅8味為散,入麝香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紫蘇葉1兩,青橘皮(去白)1兩,當歸(洗,焙)1兩,白芍藥1兩,烏藥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半夏(湯洗7次,焙)1兩,川芎1兩,黃耆(蜜炙)1兩,防風(洗,去蘆頭秤)1兩,甘草(炙)1兩,陳橘皮(去白)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大腹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嘔逆噁心,腹脅脹滿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2盞,加生薑5片,大棗1枚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木香1分,人參1分,白茯苓1分(去黑皮),白朮1分,半夏1分(湯洗7遍,炒),厚朴1分(去粗皮,將厚朴入生薑1分同搗,炒幹),乾薑半兩(炮),桂半兩(去粗皮),枳實半兩(去瓤,麩炒),甘草(炙,銼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檳榔(銼)1枚,草豆蔻(去皮)2枚,訶黎勒(煨,去核)5枚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不和,不能飲食,心胸痞悶,口淡無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六。

《百一》卷六: 木香煮散

配方組成

木香2兩,茱萸2兩(去枝梗),甘草半兩(炙),罌粟殼4兩(去頂蒂隔,蜜炙)。

功效主治

瀉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