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青1分,秦皮1分,細辛1分,白芷1分,乳頭香1分,龍腦1分,黃連5分,訶子1兩,木香1兩。
眼黃膜上衝外障。因腎臟風冷,胃家極熱,致眼初患之時,疼痛發歇,作時赤澀淚出,漸生黃膜,直露黑睛,難辨人物。
上為末,研令勻細,以水2碗,浸3日後,煎至1盞,以束綿濾滓後,更入蜜4兩,同煎為膏,盛瓷瓶中封之,勿令洩氣。
用之點眼立效。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六。
曾青1兩(細研),決明子1兩,蕤仁1兩(湯浸,去赤皮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黃芩3分,車前子半兩,黃連1兩(去須),黃柏3分(銼),蜜2斤。
風內障,青盲,胎風赤爛。
上藥搗碎,入蜜拌和,於銅器中盛,以油單密封,勿漏氣,於5鬥飯中蒸,米熟為度,以新綿絞取汁,如此二度,每度換綿,入銅瓶中盛,入曾青攪令勻,以臘紙封,7日方用。
每點以銅著取藥納眥中,每日不限早晚點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銅綠、百藥煎各等分。
爛眩風。
上入鍋內煅,研為末,用蜜調成膏。
臨臥以少許抹在眼眩上,以薄紙貼之,來日即效。
《眼科全書》卷六。
曾青1兩,龍腦半兩,乳頭香半兩,硃砂半兩,琥珀半兩,珍珠半兩。
小兒疣目。瞼中生贅外障,此眼初患時,皆因脾胃壅毒上衝入眼瞼眥之中,致令生肉,初時小如麻米,後三五年間漸長大,摩隱瞳仁,赤澀淚出。
上為末,水3盞,銀器內熬1盞,入蜜半兩熬膏。
臨睡點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三引《龍木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