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臍膏

《外臺壽世》卷一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香油1斤(一方用麻油),生薑(切片)1斤,黃丹(飛過)8兩。

功效主治

水瀉、白痢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貼。

使用方法

熬膏,攤布。加紅藥丸貼臍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壽世》卷一。

年氏《集驗良方》卷二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韭子1兩,蛇床子1兩,附子1兩,川椒3兩,肉桂1兩,獨蒜1斤。

功效主治

脾氣不實,五勞七傷,命門火衰,陽痿精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香油2斤浸10日,加丹熬膏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年氏《集驗良方》卷二。

《膏藥方集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清膏肉(即將棉子油10斤煎透,加入東丹3-5斤,熬至滴水成珠)4兩,胡椒2錢,肉桂3錢,母丁香2錢,硫黃(制)3錢,吳茱萸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受寒,腹痛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和入清膏肉內,攤布上,每張用藥肉1錢。

使用方法

臍孔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膏藥方集》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當歸4兩,白芷4兩,烏藥4兩,小茴香4兩,木香2兩,大茴香4兩,生香附4兩。

功效主治

少腹冷痛,痞滿寒脹,大便溏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酌予碎斷,用香油240兩炸枯,過濾去滓;煉至滴水成珠,入黃丹100兩攪勻成膏,取出入冷水中出火毒,後加熱溶化;另兌:乳香1兩,母丁香1兩,沒藥1兩,肉桂1兩,沉香1兩,麝香1錢5分,共為細末,過羅,每240兩膏油,兌入以上細粉,攪勻攤貼,大張油重5錢,小張油重2錢5分佈光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貼。

使用方法

用時微火化開,貼臍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武漢方)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真麻油5斤,生天雄1斤,炮姜8兩,廣木香4兩,香櫞皮4兩,小茴4兩,黃丹30兩,沒藥末2兩,肉桂末12兩。

功效主治

嘔吐洩瀉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取天雄、炮姜,廣木香、香櫞皮、小茴五味,加麻油5斤,浸7日,入油鍋內,熬至藥枯黑為度,濾淨滓,再熬至滴水成珠;加炒黃丹30兩,棍攪至煙盡微冷,再加沒藥、肉桂末12兩,入膏內攪勻成膏,傾缽內收貯,浸冷水中3日,燉化去火毒,聽用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用。

使用方法

攤時重加肉桂末5兩,母丁香1兩,倭硫黃3兩,生香附8兩,麝香2錢,研粉。每張加藥粉2厘,以紅布為殼,每張重2錢。貼於腰臍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武漢方)。

《理瀹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生附子5錢,甘遂3錢,甘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九種心胃痛,並嘔吐噎膈,久痢疝氣。

炮製方法

用蔥汁熬膏和藥。

使用方法

加蟾酥、麝香、鴉片、丁香末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瀹》。

《王氏醫存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熟地2錢,附子2錢,甘草2錢,良姜2錢,香麻油8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寒疾。

炮製方法

將藥入油熬枯,去滓,去腳,約得淨油6兩,再熬至滴水成珠;再入新炒桃丹3兩,不住手攪,熬試至不老不嫩為度;再用木香、血竭、五靈脂、肉桂各2錢,共研細末,和入膏中,攤布。

使用方法

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王氏醫存》。

《理瀹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柏子尖5斤,松毛心5斤,附子8兩。

功效主治

九種心胃痛,並嘔吐噎膈,久痢疝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麻油熬,黃丹、鉛粉收膏。

使用方法

加肉桂攤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瀹》。

《理瀹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生地2錢,熟地2錢,天冬2錢,麥冬2錢,附子2錢,肉桂2錢,遠志2錢,牛膝2錢,蓯蓉2錢,肉蔻仁2錢,杏仁2錢,木鱉仁2錢,菟絲子2錢,蛇床子2錢,鹿膠2錢,虎膠2錢(紫梢花、陽起石、阿芙蓉、麻油熬,黃丹收,松香調勻,槐柳枝攪,下),雄黃3錢,硫黃3錢,赤石脂3錢,龍骨3錢,硃砂3錢,沉香3錢,木香3錢,麝香1錢,黃蠟3錢。

功效主治

陽衰氣虛;並治風痰。

使用方法

紅緞攤貼臍,2月1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瀹》。

《青囊秘傳》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母丁香2錢,白胡椒2錢,倭硫黃3錢,綠豆粉3錢,吳茱萸1錢。

功效主治

寒邪入裡,太陰受病,脘腹脹痛,大便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太乙膏4兩,隔水燉化,將藥末和入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貼於臍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青囊秘傳》。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(蘇州): 暖臍膏

配方組成

肉桂末3錢,公丁香末3錢,白胡椒未4錢,萬應膏藥肉8兩。

功效主治

臍腹受寒,腹痛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將藥肉燉化,攪入藥末,用軟紅布薄攤,每張約1錢。

使用方法

貼臍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(蘇州)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