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覆花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犀角(鎊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半,桑根白皮1兩半,紫蘇莖葉1兩半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腫滿,上衝心胸,煩悶氣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微炒)3分,當歸(切,焙)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半,陳曲(炒)1兩半,桑根白皮1兩半,牛膝(切,焙)1兩半,芎藭1兩半,射干1兩半,白朮1兩半,龍骨1兩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地榆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20枚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赤石脂2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2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黑豆1合,草豆蔻(去皮)2枚,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)21枚。

功效主治

冷積不去,氣澀腹痛,飲食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一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去土)2兩,人參(去蘆頭)2兩,赤茯苓(去皮)2兩,黃芩(去皮)2兩,柴胡(去蘆)2兩,枳實(面炒)2兩,赤芍藥(去皮)2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,面生赤痱子,腦昏目疼,鼻塞聲重,面上遊風,狀如蟲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粗麵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大盞,入生薑5片同煎,至7分,去滓,食後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一。

《濟生》卷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去梗)1兩,半夏(湯泡7次)1兩,橘紅1兩,乾薑(炮)1兩,檳榔半兩,人參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白朮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脘伏痰,吐逆眩暈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7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生》卷二。

《本事》卷三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揀去梗)半兩,細辛(去葉)半兩,橘紅(去白)半兩,桂心(不見火)半兩,人參(去蘆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桔梗(炒)半兩,白芍藥半兩,半夏(湯洗7次)半兩,赤茯苓(去皮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中脘痰水冷氣,心下汪洋嘈雜,腸鳴多唾,口中清水自出,脅肋急脹,痛不欲食,脈沉弦細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7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三。

《產有寶慶集》捲上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、赤芍藥、半夏曲、前胡、麻黃(去根節)、荊芥穗、五味子、甘草(炙)、茯苓、杏仁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傷感風寒暑溼,咳嗽喘滿,痰涎壅塞,坐臥不安。婦人胸中作痛,嘔吐痰兼清水。

注意事項

有汗者,不宜服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大棗1個,煎7分,去滓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產有寶慶集》捲上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去萼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半夏(湯洗7遍,薑汁浸,焙乾)1兩,木通1兩(銼),前胡(去蘆頭)2兩,白朮6兩,赤茯苓(去黑皮)6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6兩,檳榔6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痰飲,胸膈不利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5片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服,午前再服,極效。有風痰人,常宜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升麻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羚羊角(鎊)1兩,萎蕤1兩,黃連(去須)1兩半,柴胡(去苗)1兩半,黃柏(去粗皮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攻衝,目睛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後溫服,臨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桑根白皮(銼)2兩,半夏(湯浸7遍去滑)2兩,紫蘇莖(細銼)1兩,大腹皮5枚(連皮子,銼)。

功效主治

江東腳氣發動,頭旋吐痰,心悶氣膈.見食噁心,心下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大棗2枚(擘),煎取1盞,去滓,納生薑汁1合,空腹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犀角屑1兩,紫蘇莖葉(銼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前胡(去蘆頭)2兩,白前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攻心,煩悶至甚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半分(拍碎),大棗2枚(擘破),香豉半合,同煎至8分,去滓溫服;如人行20裡再服,即氣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甘菊花(未開者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,生乾地黃(洗,切,焙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玄參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半夏(去末,薑汁作餅,曬乾)半兩,白朮半兩,藁本(去苗土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當歸(切,倍)半兩,人參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毒風上攻,頭旋倒僕.或吐不止,畏見日光,不喜喧處,不欲飲食.時時發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取1盞,去滓。食後良久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3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芎藭1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,青橘皮(去白,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赤小豆1兩,萊菔子(炒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循經上乘於肺,令人上氣喘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大盞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檳榔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桔梗(炒)1兩,桑根白皮1兩半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1兩半,大黃(銼,炒)1兩半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支飲。胸膈實痞,呼吸短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淨擇,去莖葉,微炒)1兩半,桑根白皮(銼)1兩半,紫蘇(並嫩莖,幹者)半兩,犀角(鎊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微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,腹脅虛脹,心下滿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錢匕,水3盞,入大棗2枚(擘),生薑半分(拍破),鹽豉半匙,同煎至1盞半,去滓,分溫3服,每食後1服,如人行15裡巳來,更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、五味、赤苓、前胡、人參、甘草、杏仁、赤白芍、半夏、官桂、荊芥、桔梗、橘紅(或加細辛)。

功效主治

胎前痰嗽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》卷二。

《赤水玄珠》卷四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厚朴、芍藥、細辛。

功效主治

胸中嘈雜汪洋,常覺冷涎泛上,兀兀欲吐,飽悶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赤水玄珠》卷四。

《廣嗣紀要》卷八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錢,川芎1錢,細辛(減半)1錢,人參1錢,白茯苓2錢,半夏(姜制)2錢,歸身2錢,陳皮2錢,乾薑(炮)5分,炙甘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肥人惡阻。

使用方法

分作2服。加生薑5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廣嗣紀要》卷八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十四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5分,赤芍藥5分,甘草5分,前胡1錢,石膏1錢,白朮3分,人參3分,麻黃(去根節)3分,黃芩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頭目旋疼,壯熱心躁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十四。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六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錢,枇杷葉1錢,川芎1錢,細辛1錢,赤茯苓1錢,前胡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嘔逆,飲食不下,頭目昏悶。肝著胸痛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校注婦人良方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(微炒)1兩,桔梗(銼,炒)1兩,半夏(湯洗7遍,曬乾)1兩半,柴胡(去苗)3分,檳榔(微煨,銼)2枚。

功效主治

痰飲在心不散,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入生薑1分(拍碎),同煎至8分,去滓溫服,如人行6-7裡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分,甘草(炙)1分,牡蠣(末)1分,萎蕤2合,紫花(洗去土)2合,桔梗(銼,炒)半兩,生地黃汁2合,生薑汁2合。

功效主治

肺痿咳嗽,唾如稠涎,羸瘦,喘急,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地黃、生薑汁外,並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;次下地黃、生薑汁少許,再煎取8分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半兩,半夏(湯洗去滑,炒)3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30枚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。嘔逆不下食,行坐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。入生薑1棗大(拍破)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近晚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2兩,犀角(鎊)2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2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紫蘇莖葉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腫,上衝心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3盞,去滓溫服。更與犀角丸相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六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黃芩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生薑1兩,阿膠2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5月,有熱,頭眩心煩,欲吐;有寒,腹滿,小便數,卒恐悸,四肢疼痛;寒熱,胎動無常,腹痛頓僕,有所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先取肥烏雌雞1只,理如食法,以水1鬥,煮雞取汁5升,去雞納藥,煎取3升,入酒2升,又煎取4升。每服1小盞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六。

《千金》卷二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1兩,厚朴3兩,白朮3兩,黃芩3兩,茯苓3兩,枳實3兩,半夏2兩,芍藥2兩,生薑2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6-7月,胎不安。

注意事項

忌羊肉、餳、醋、桃、李、雀肉等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煮取2升半,分5服。日3夜2,先食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。

《外臺》卷八引《範汪方》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5枚(去皮,熬),旋覆花2兩,細辛2兩,前胡2兩,甘草(炙)2兩,茯苓2兩,半夏1升(洗),生薑8兩,桂心4兩。

功效主治

胸膈痰結,唾如膠,不下食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羊肉、餳、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酢物、豬肉、冷水等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為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八引《範汪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十八引《崔氏方》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2兩,犀角2兩(屑),紫蘇莖1握,桂心1兩,赤茯苓3兩,橘皮2兩,生薑3兩,前胡4兩,乾薑7枚(擘),白前1兩,香豉7合(綿裹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衝心欲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蔥、酢物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8升,煮取2升4合,分3服,相去10裡久。以下氣小便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八引《崔氏方》。

《金匱》卷下: 旋覆花湯

配方組成

旋覆花3兩,蔥14莖,新絳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肝著。其人常欲蹈其胸上,先未苦時,但欲飲熱。寸口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寒虛相搏,此名曰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。虛風襲入膀胱,崩漏鮮血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3升,煮取1升,頓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匱》卷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