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靈仙丸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2兩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獨活1兩,芎1兩,檳榔1兩,牽牛子3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風熱,結澀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食前以溫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二引《博濟》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)、藿香葉、自然銅(煅赤,醋淬)、附子(炮裂,去皮臍)、狗脊(去毛)、萆薢、漏蘆(去蘆)、肉蓯蓉(酒浸,去皺皮,焙)、骨碎補(去毛)、牛膝(去蘆,酒浸1宿,焙)、木鱉子(去殼)、防風(去蘆)、地龍(去土,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氣虛,風邪攻注,筋骨拘急,機關不利,上攻口齒咽喉臭爛生瘡,浮腫,頭面虛腫;下疰腳膝少力,筋骨熱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浸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加至20丸,荊芥湯送下;木瓜酒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二引《博濟》。

《養老奉親》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幹薄荷(取末)1兩,皂角1斤(不蛀肥者,以河水浸洗,去黑皮用,銀石器內用河水軟揉,去滓,絹濾去粗,熬成膏),威靈仙(洗,擇去土,焙乾,為末)4兩。

功效主治

老人秋肺壅滯,涎嗽間作,胃脘痰滯,塞悶不快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入煎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臨臥生薑湯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養老奉親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苗土)5兩,草烏頭(炒,銼)7兩,骨碎補(去毛)2兩半,地龍(去土,炒)3兩,天南星(炮)3兩,自然銅(燒醋淬,研)1兩半,蒼耳4兩,仙靈脾4兩,側子(炮裂,去皮臍)4兩,防風(去叉)4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蔓荊實(揉去皮)1兩,澤瀉1兩,藁本(去苗土)1兩,萆薢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攤緩風。腳膝無力,行履艱難,筋骨麻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合自然銅末研令勻,用好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才服後,便忌吃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漸加至15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覺唇口麻者,痺漸減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擇)3兩,乳香(研)1分,楓香脂(研)3分,五靈脂(研)1兩,草烏頭(炒黑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身體疼痛。大風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研者外為細末,再和勻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生木瓜1片同嚼爛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十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苗土)1兩,五靈脂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木鱉子(去殼)半兩,乳香(研)半兩,赤芍藥1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走注,疼痛無常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滴酒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加至10丸,食前冷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淨洗,焙乾)2兩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痔瘻,肛邊鼠乳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服藥後,忌茶半日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煎荊芥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)、蔓荊實、何首烏(去黑皮)、苦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或溫熟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十一引《海上集驗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—一六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洗,焙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不語,手足不隨,口眼斜,筋骨節風、胎風、頭風、暗風、心風、風狂;傷寒頭痛,鼻流涕;頭旋目眩,白癜風;大風,面板風癢大毒,熱毒風瘡;勞疾連腰骨節風,繞腕風,言語澀滯,腹內宿滯,心頭痰水,膀胱宿膿,口中涎水,好吃茶滓,手足頑痺,冷熱氣壅,腰膝疼痛,久立不得,浮氣瘴氣,憎寒壯熱,頭痛尤甚,攻耳成膿而聾,又衝眼赤;大小腸澀;黃疸、黑疸,面無顏色,瘰癧遍項,產後秘澀,(既月)腰痛曾經損墜,心痛注,氣膈、氣冷、氣攻衝腎臟,風壅腹肚脹滿,頭面浮腫,注毒,脾肺氣痰熱咳嗽,氣急坐臥不安,疥、癬等瘡;婦人月水不來,動經多日,血氣衝心;陰汗盜汗,(亞鳥)臭穢甚,氣息不堪;痔疾秘澀,氣痢絞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好酒和令微溼,入在竹筒內,牢塞口,九蒸九曬,如干,添酒重灑之,以白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湯酒送下。(亞鳥)臭穢甚,氣息不堪,勤服威靈仙,更用熱湯盡日頻洗,朝以苦唾調藥塗身上內外,每日1次,塗之當得平愈。孩子無辜,令母含藥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十一引《海上集驗方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—一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、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、補骨脂(炒)、龍骨、菟絲子(酒浸1宿,別搗)、遠志(去心)、人參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熟乾地黃(焙)、杜仲(去粗皮,切,炒)、續斷、牛膝(酒浸,切,焙)、山芋、山茱萸、附子(先去皮臍,黑豆內煮透,切,焙)、五味子、澤瀉、覆盆子、黃耆(銼)、桂(去粗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。服1月後,減半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三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(蜜炙,切),威靈仙(去土洗)半兩,枳實1兩。

功效主治

年高之人,津液枯燥,無以潤養,腸間乾澀,氣血俱衰,艱於運化,其脈燥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生薑湯送下。又服紫蘇、麻仁粥甚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引《海上名方》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1斤,木瓜半斤,牽牛半斤,白膠香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腳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薄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、鹽湯任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引《海上名方》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四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草烏頭(炮,去皮臍)2兩,何首烏2兩,赤芍藥2兩,荊芥穗2兩,細松煙墨(燒紅,醋淬)2兩,蒼朮(米泔浸1宿取出,去粗皮,細切,焙)2兩,威靈仙1兩,地龍(去土)1兩,五靈脂1兩,沒藥半兩(別研),白殭蠶半兩(炒、去絲嘴)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攻注,腰腳肢節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溫酒送下。腰疼,胡桃酒送下;腳疼,木瓜酒送下;頭疼,蔥茶送下;手疼、肩背疼,乳香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四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四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洗淨,焙乾)4兩,大黃2兩(銼,炒),檳榔1兩,木香1兩,陳皮1兩,枳殼(去白,麩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三焦氣滯,大便秘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水送下,食後稍空服。以意斟量加減丸數,氣順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當歸(去土並蘆頭,洗淨,銼,焙乾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地龍(去土,炒)半兩,赤小豆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經不足,風冷乘之,腰痛如折,或引背膂,俯仰不利,轉側艱難,或因役用力過多,勞傷於腎,或因寢臥冷溼地氣傷於腰,或因墜墮傷損,或因風寒客搏,背冷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鹽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苗土)4兩,牛膝(去苗,銼)1斤,天麻(銼)半斤,巴戟天(去心)4兩(以上4味用好酒2鬥浸兩宿,焙),肉蓯蓉2斤(洗,切,以前浸藥酒銀石器慢火熬成膏),何首烏1斤(米泔浸軟,切片,於黑豆中蒸爛為度,焙乾),石斛(去根)4兩,海桐皮(銼)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毒流注,腰腳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蓯蓉外,焙乾為末,用蓯蓉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腹溫酒送下,不嚼,1日3次。性溫無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不拘多少(洗,切)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冷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臨臥生薑清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,酒浸1晝夜,焙乾)2兩,大黃(銼,炒)2兩,牽牛子(炒牛熟)2兩,獨活(去蘆頭,銼,焙)1兩,芎1兩,檳榔(銼)1兩,木通(銼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風熱,結澀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熟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)1兩,乳香(研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痔,大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粟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米飲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青橘皮(去白,焙)1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牽牛子(炒)半兩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)半兩,大腹皮(銼)半兩,芍藥3分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風熱壅實,便秘不通,腹脅脹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溫水送下。以知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。

《幼科指掌》卷三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靈仙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癖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紅絹袋盛1丸,同精豬肉4兩煮爛,去藥吃肉。積癖從大便下,以知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指掌》卷三。

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,名見《醫統》卷五十四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(姜制)2兩,蒼朮(泔浸)2兩,黃柏(酒炒)2兩,川芎1兩,白芷半兩,神曲(炒)1兩,桃仁半兩,威靈仙(酒拌)3錢,羌活3錢,防己半兩,桂枝3錢,紅花(酒洗)1錢半,草龍膽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痛風,上中下疼痛。溼病風痛,周身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曲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丸,空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四,名見《醫統》卷五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四引《經驗良方》: 威靈仙丸

配方組成

威靈仙(去土)半兩,金櫻子(去核,銼碎,炒焦)1兩,舶上茴香半兩,川烏(炮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滯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2服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四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