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應膏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: 妙應膏

配方組成

豬懸蹄殼5枚,生梧桐白皮4兩,龍膽2兩,生桑根白皮半兩,蛇蛻皮1兩,雄黃(研)1兩,生青竹皮2兩,生柏皮2兩,露蜂房1兩,蜀椒(去目併合,口者,炒出汗)3分,蝟皮1兩,附子1兩,杏仁(去皮尖、雙仁)20枚,豬脂1斤。

功效主治

腸痔肛邊有核,痛發寒熱,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雄黃豬脂外,銼碎,以醋1升拌一宿,先熬脂令沸,即下諸藥,候桑皮赤黑色,以綿絞去滓再煎,下雄黃,以柳篦攪令勻,於瓷合內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棗許,空心溫酒調服。日晚再服。更取棗核大,用綿裹,納下部,日再換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: 妙應膏

配方組成

桃枝半斤,柳枝半斤,槐枝半斤,當歸1兩,木鱉子(去殼)半兩,黃丹1斤,乳香半兩,沒藥半兩(另研)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,一切惡瘡腫毒及杖瘡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香油3斤,慢火熬,次下桃、柳、槐枝,木鱉子、當歸,候焦濾去滓,再熬油滾,方下黃丹、乳香、沒藥,以槐條攪勻,再以慢火熬,不住手攪,滴水成珠不散為度,以瓷瓶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旋攤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六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: 妙應膏

配方組成

密陀僧半兩(末),黃丹半兩(研),澱粉半兩(研。以上3味同於銚子內,以醋拌勻,用火熬如茶褐色),訶黎勒皮1兩,木香1兩(並末),巴豆10粒(去皮膜,壓油盡),砒霜半錢(研),麝香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久利赤白,諸藥不效;亦治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先以黃蠟4兩,慢火熔化,入藥拌勻熬成膏,每用為丸,如黍米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2-3歲兒2丸,4-5歲3丸,6-7歲5丸,血多,臨臥用冷甘草湯送下;膿多,溫艾葉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: 妙應膏

配方組成

蠍虎(活者)數枚。

功效主治

胎赤眼連睫,赤爛昏暗,服藥久無應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1味,用一水罐盛黃土,按令實,入蠍虎在罐內,不令損傷,仍愛護其尾,用紙系罐口,於紙面上,著箸扎數眼於,令出氣,後有糞數粒,不要糞上一頭黑者,只要一頭白者。如有病,每用津唾研成膏,塗在眼睫毛週迴,不得揩拭,候來日早,以溫漿水洗過眼。使3次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。

《中藏經·附錄》: 妙應膏

配方組成

(艹閭)茹、藜蘆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疥癬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油煎焦黑,去滓,入黃蠟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塗擦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藏經·附錄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