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神散

《醫碥》卷七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豬苓、澤瀉、赤苓、赤芍、青皮、小茴、故紙、川楝、木通、車前、石葦、腹皮、官桂、檳榔、香附、急性子、紅花子。

功效主治

疝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碥》卷七。

《救急選方》卷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松葉、鳳仙花莖葉並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針及竹木刺入肉,並一切骨鯁。

炮製方法

上燒存性,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分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救急選方》卷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五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白殭蠶(炒)2錢,白礬(生)2錢,藜蘆2錢,玄參(去皮弦,炒)2錢,雄黃2錢,乳香1字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一切急患不得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字,分兩鼻內搐之,口含水,及舌下搽。嚏出涎,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五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蜈蚣1條(今者,酒炙黃),蠍14個(全者,微炒),辰砂1錢(水飛)。

功效主治

虛風慢驚,發搞瘛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百日兒1字,荊芥湯調下,漸大,以意加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七引《濟生續方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梅花片腦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熱毒攻心,舌出過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1字摻於舌上,未知,再摻則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七引《濟生續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引危氏方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陳江茶、箬葉。

功效主治

湯火傷。

炮製方法

以箬葉裹陳江茶燒灰,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生油、輕粉調敷,若溼者幹摻。痛止無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引危氏方。

《袖珍》卷一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香白芷5錢,川芎5錢,防風(去蘆)5錢,細辛5錢,雄黃2錢半,草烏(去皮臍)4錢,兩頭尖(去皮臍)4錢,蒼朮(米泔浸1宿,去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金刃所傷,血不止,牙關緊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腥、葷、面、油膩等物。

使用方法

血不止,幹貼;破傷風,牙關緊急,用熱酒1盞,調服1錢,又貼破處;風牙蟲疼,擦之流涎即愈;狗咬蛇傷,煎鹽湯洗淨幹貼,用熱酒調半錢服,如重車行5裡,並服3服,如重,服1錢;小兒量力減服;多年不效惡瘡,煎蔥白、鹽湯漿水口漱,洗去膿血1-2次,拭乾貼;一切蜂蠍小蟲所傷,唾調於痛處貼之;如婦人產後,敗血上衝下注,熱酒調服1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三引《經驗良方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阿膠(蛤粉炒)2兩,梔子3錢半,車前子3錢半,黃芩3錢半,甘草3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有熱,乘於血分,血滲小腸,尿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加至1錢,井花水調下,日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三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袖珍》卷四引《聖惠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、赤芍藥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崩不止,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鹽1捻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四引《聖惠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朮(捶碎,用漿水煮半日,焙乾)1兩,乾薑半兩(炮)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洞洩,不拘冷熱,注下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心溫米飲調下;如熱瀉,新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八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1枚,草烏頭(炒)1兩,礬石(煅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瘡久不愈,時常痛癢,皮縮肉消,黃汁膿血不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熱湯洗,次以生油調散塗紙上,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八。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真皂角(去皮弦)8兩,海亦兒半兩(即合孩兒香茶者),北棗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手臂痛,左癱右瘓,風氣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皂角熬成清汁,濾去滓,將棗及海亦兒入瓷器內,用桑柴文武火熬至7分,去海亦兒,再熬幹,取棗藏於瓷器內。

注意事項

不得多吃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個,多則3-4個,細嚼嚥下,後飲酒1盞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。

《外科發揮》卷五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松香末1兩,白礬3錢。

功效主治

瘰癧已潰,腐肉不去,瘡口不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香油調搽;幹搽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發揮》卷五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三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川大黃。

功效主治

凍瘡面板破爛,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新汲水調,搽凍破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三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一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細辛1兩,白芷1兩,川烏1兩,草烏1兩,川芎1兩,白朮1兩,當歸1兩,蒼朮5錢,牛膝5錢,天麻5錢,鰾膠5錢,川山甲5錢,白花蛇(酒浸,微炒)5錢,硃砂3錢,雄黃3錢。

功效主治

半身不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發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半,夜臥時熱黃酒送下。蓋暖出微汗,避風寒,3-4服即見效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肥赤馬肉3斤或5斤。

炮製方法

每1斤肉入硇砂2兩同拌和,以器物盛之,於有日處頓放,候作成蛆,令自幹,研為細末,每蛆末1兩,入粉霜半兩,同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如用時先以針撥動牙根四畔空虛,次用燈心蘸藥少許,點於牙根下。良久其牙自動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三引《經驗良方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半兩,陳皮半兩,神曲半兩,麥糵半兩,肉豆蔻半兩,蒼朮半兩,烏藥半兩,甘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洩瀉,腹痛膨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煎木瓜飯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三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八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麻葉(即今人用作布者之麻。五月五日採,陰乾)。

功效主治

白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以冷水半盞調下;若大人病重者,服2錢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、川當歸、吳茱萸、黃連(炒赤色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腸胃氣虛,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狀如魚腦,裡急後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空心食前米飲調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。

《靈驗良方彙編》卷一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何首烏(制)1兩,當歸3錢,陳皮2錢,煨生薑3錢。

功效主治

氣血已虛,久瘧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靈驗良方彙編》卷一。

《三因》卷十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苦瓠子(去皮)3-7個,苦葫蘆子(去皮)3-7個,黃黍米300粒,安息香2皂子大。

功效主治

酒毒不散,發黃,久久浸漬,流入清氣道中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1字搐入鼻中,滴出黃水1-2升。若過多,則以黍瓤燒灰、麝香末各少許,搐鼻,立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獨頭蒜1顆(研),樓蔥1寸(研),膩粉半錢,凌霄花(末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癖,攻脅肋緊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調塗脅肋上硬處,用醋麵餅子貼蓋之,候口內聞蒜氣,急用溫湯洗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獨頭乾薑、草烏頭各等分,香白芷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夾腦風,及一切頭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令病者噙水1口,鼻內搐藥1字,不移刻便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九引《必用全書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木通2兩,黃芩2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大盞,煎至1盞,冷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九引《必用全書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九引《衛生家寶》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蛤粉半兩(燒過),甘草半兩,幹葛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腸氣塊,從小腸起至心膈間,痛不可忍,及口吐清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2錢,沸湯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九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一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粟殼(醋炒)4兩,杏仁2兩,五味(焙乾)1兩,枯礬5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一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引張太醫方: 如神散

配方組成

膽礬(純綠者,研細如粉)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病,深在嚥下,針刀不能及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用酸黃醋1呷調嚥下,自服不得者灌之。即時吐下稠粘痰涎,便愈。吐不止者,可少以冷水解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引張太醫方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