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角霜1兩,肉蓯蓉(酒浸去皴皮,切,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1兩。
腎寒羸瘦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。
鹿角霜、白茯苓、秋石各等分。
膏淋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米湯下。
《三因》卷十二。
薄荷末4兩,山藥8兩,鰻魚1斤,鹿角霜4兩。
諸虛百損,羸弱不堪者。
上用飯甑一具,著底鋪薄荷末二兩,上鋪山藥,上又鋪鰻魚(去頭尾),上又鋪鹿角霜,再以薄荷細末二兩蓋之,蒸極爛,將魚骨炙脆為末,共一處搗和為丸。
每服5錢,白湯送下。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二。
鹿角霜。
上熱下焦寒,小便不禁。
上用鹿角帶項骨者,不以多少,鋸作挺子長三寸,洗淨,用水桶內浸,夏三、冬五晝夜,用清水浸,同入釜內煮之,覺湯少,添溫湯,日夜不絕,候角酥糜為度,輕濾出,用刀颳去皮,如雪白,放在篩子上,候白乾,火焙之。其汁慢火熬為膠。俟角極幹,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40粒,空心溫酒、鹽湯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六。
鹿角霜4兩,白茯苓3兩,秋石2兩5錢,海金沙2兩。
膏淋。溺與精並出,混之如糊,如米泔者。
上為末,老米糊為丸。
每服3錢,空心白滾湯送下。
《玉案》卷五。
黃耆(蜜炙)2兩,人參2兩,白朮2兩,白茯苓2兩,當歸(酒洗)2兩,川芎1兩,肉桂1兩,熟地黃2兩,茴香(炒)1兩,牛膝(去蘆)1兩半,木瓜1兩半,白芍藥(酒炒)2兩,川烏1兩半,羌活1兩,獨活1兩,肉蓯蓉(酒洗)1兩半,檳榔1兩,防風1兩半,烏藥(炒)1兩半,破故紙(酒炒)2兩,木香2錢,續斷1兩5錢,甘草5錢,蒼朮(米泔水浸)2兩,附子1兩(童便和煨),杜仲2兩(薑汁炒去絲),虎脛骨(酥炙)1兩5錢,鹿角霜1斤。
諸風癱瘓,半身痿弱,或2-3年不能動履者。
上為極細末,酒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0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《古今醫鑑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