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丹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: 太白丹

配方組成

鹿角霜半兩,瓷藥7兩(燒令通赤,候冷,羅,細研,水飛過),蛤粉7兩,天南星3分(炮裂),白蒺藜3兩(微炒,去刺),蛜(蟲祁)3兩(微炒),麝香1兩半(細研),川烏頭2兩(生用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麝香研令勻,以麵糊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以豆淋酒研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。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: 太白丹

配方組成

枯礬(煨)4兩,寒水石(煅)4兩,元精石(煅)4兩,半夏(制)2兩,天蟲(炒去絲)2兩,天南星(制)2兩,白附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痰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。

《三因》卷十二: 太白丹

配方組成

通明白礬(枯)、成煉鍾乳、寒水石(煅,水飛過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感寒發熱,咳嗽無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炊餅糊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先嚼生薑1片,胡桃1片,令細,吸太陽氣和藥咽,仍用茶清或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二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一: 太白丹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20兩(炮),細辛(去土)2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2兩,芎2兩半,天麻2兩半,半夏15兩(湯浸,洗去滑,切作片子,焙乾),白附子5兩(炮),蠍梢1兩(炒),青皮(去白)3兩,木香3兩,寒水石10兩(燒,1半為衣),白殭蠶(炒去絲)3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頭目旋暈,偏正頭痛,肢體拘踡,痰盛氣壅,鼻塞聲重,咽膈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生薑汁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用寒水石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