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棘葉3斤。
大風癩疾。
上為細末,夏月取馬棘青葉,與幹末同搗,捏作餅子,曬乾再為細末。
每用3兩,水15碗煎取沸,濾入大盆,淋洗遍身,及偏洗肉損爛處,日3次。不過半月,肌體復完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赤石脂(燒赤)1兩,白龍骨1兩,阿膠(炙)1兩,訶梨勒皮半兩,木香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黃連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血痢久不愈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半錢,食前煎粟米飲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九引張渙方。
爐甘石1兩(火煅),黃連半兩,海螵蛸4兩(水浸7日,每日換水),青鹽(別研)1兩,白礬(枯)1兩,虢丹(水飛)1兩,輕粉1兩。
目赤,目翳。
上為極細末。
每用1字,湯泡洗眼;點亦得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黃柏(炒黑),川山甲(炒黃)1兩,檳榔、木香、雞內金2個。
潰瘍。
上為末。
每用少許,搽瘡口內,日5-7次。
《外科精要》卷中。
黃芩2兩,北細辛2兩,甘草2兩,熟地黃2兩,大黃2兩,山梔子2兩,赤芍藥2兩,當歸尾(極細者)2兩,牛蒡子2兩,桑白皮2兩(有翳膜加1兩用),菊花5兩(去梗)。
諸般風熱,風癢熱毒;大人小兒生翳、生膜、生血筋,屬外障熱眼者。
上銼散。
內障是虛,不宜服。每日只白煮精豬肉咽飯,或山藥、蘿蔔菜,更可吃棗子、柿子、銀杏、土瓜、榧子、生葛。忌雞、魚、酒、面、糯米、鹹、酸、熱油諸般毒物。
每服4錢,水1盞半,煎8分,去滓,臨臥溫冷服;兩滓再煎,早食、午食、晚食、臨臥各1服。
《得效》卷十六。
石膏、荊芥穗各等分。
諸般頭痛。
上為細末。
用茶清調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二引《經驗良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