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皮3錢,厚朴3錢,木香3錢,烏藥3錢,白芥子3錢,草豆蔻3錢,三稜3錢,蓬術(煨)3錢,乾薑3錢,牙皂(炒斷煙)3錢,澤瀉3錢。
胸腹疼痛脹滿,及食積、氣積、血積、氣疝、血疝、邪實秘滯,痛劇者。
上為細末。巴豆(用滾湯泡,去皮心膜)1錢,用水1碗,微火煮至半碗,將巴豆撈起,用乳缽研極細,仍將前湯攙入研勻,然後量藥多寡,入蒸餅浸爛搗,丸前藥如綠豆大。
每用3分或5分,甚者1錢,隨證用湯引送下。凡傷寒停滯,即以本物湯送下;婦人血氣痛,紅花湯或當歸湯送下;氣痛,陳皮湯送下;疝氣,茴香湯送下;寒氣,生薑湯送下;欲瀉者,用熱薑湯送下1錢,未利再服;利多不止,用冷水1-2口即止。
《景嶽全書》卷五十一。
黃連(同茱萸炒,去萸不用)、芍藥(炒)減半。
洩瀉。
上為末,老米糊為丸服。
口服。
《醫統》卷三十五引《局方》。
天門冬3兩,麥門冬3兩,知母3兩,貝母3兩,款冬花3兩,杏仁3兩,當歸1兩半,地黃1兩半,黃連1兩半,阿膠珠1兩半,蒲黃1兩,京墨1兩,桔梗1兩,薄荷1兩,白蜜4兩,麝香少許。
勞證久嗽,肺痿肺癰。
上藥依常法修制淨,為極細末,和勻,卻用銀鐺1只,先下白蜜煉熟,取起,下諸藥末攪勻,再上火,入麝香,略熬2-3沸,可丸即丸,如彈子大。
每日3次,食後煎薄荷湯灌嗽喉中,細嚼1丸,津唾送下,溶化,上床時用。如是痰盛,先用餡糖烊消化丸100吞下,即噙嚼此丸,仰臥而睡,使藥流入肺竅,則肺清潤,嗽亦退除。
《修月魯般經》引《勞證十藥神書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○)。
膽南星2錢,木香2錢,細辛2錢,羌活2錢,硼砂2錢,冰片2錢,酒化蟾酥2錢,沉香1兩,檀香1兩,香櫞1兩,白芷1兩,佛手2兩。
風寒時疫,胃腸疼痛,四時痧脹;小兒驚癇,胸膈不開,痰迷暈厥,一切時疫。
除冰片、蟾酥另研外,餘則共碾極細末,水泛小丸。
忌生冷食物;孕婦忌服。
每服5分,白開水送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