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麻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半兩,羌活(去蘆頭)1分,人參1分,桂(去粗皮)1分,白朮1分,麻黃(去節,先煎,掠去沫,焙乾)1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枚。

功效主治

風痙,身如板直,遍身硬強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。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同煎至1盞,去滓,入酒半盞,再煎1沸,熱服;服後以生薑稀粥投之取汗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、白蒺藜(炒)、廣陳皮(鹽制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痰盛,頭眩,目昏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半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1分,人參1分,細辛(去苗葉)1分,白朮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傷寒,身體反強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1盞,酒半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、橘紅、南星、白茯苓、甘草、防風、木通、天花粉、薄荷、殭蠶、鉤藤、白附子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痰搐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酸棗仁(炒)1兩,薏苡仁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芎半兩,羚羊角(鎊)半兩,甘草(微炒,銼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麻黃(去節,煎,掠去沫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風毒流注,四肢拘急,筋脈抽掣,百節麻木,身體疼痛,頭目昏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薄荷少許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。

《審視瑤函》卷三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、家菊花、川芎、當歸身、羌活、白芍藥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目疾,白珠俱青症。鬱邪蒸逼,走入珠中,膏汁游出,入於氣輪、致白睛色忽變青藍,瞳神必有大小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白水2鍾,煎至8分,去滓,食後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審視瑤函》卷三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一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、黃耆、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桂、續斷、萆薢、升麻、羌活、巴戟、牛膝、蒼朮。

功效主治

經絡中有溼,身重,脈沉,挾虛,遇陰天或久坐溼地而發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二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(酒炙)1兩半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幹蠍(去土,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芎1兩,白附子(炮)1兩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白花蛇(酒浸,去皮骨,炙焦)1兩,枸杞1兩,白芷1兩,人參1兩,萆薢1兩,海桐皮1兩,防風(去叉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酸棗仁(炒)1兩,白蒺黎(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甘草(炙)1兩,乳香(研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肝臟風毒氣注手臂、頭項、肩髆、腰足,筋脈拳急,攻刺疼痛,或四肢虛腫、頭目旋運,黑花昏暗,嘔逆食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研者外,銼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取8分,去滓溫服。其煎藥水,每用桃枝嫩者1兩,柳枝嫩者1兩,桑枝嫩者1兩(淨洗細銼),甘菊葉半兩,如無葉以花代,用水2升,煎取1升,去滓,若冬月,10日為1料;夏月,逐日修事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○: 天麻湯

配方組成

天麻1兩,訶黎勒(炮過,用皮)1兩,木香1兩,蕓薹子半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血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相次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