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南星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漿水煮,切,焙)半兩,半夏(漿水煮,焙)半兩,天麻(酒浸,切,焙)半兩,石膏半兩,白附子(生)1兩,滑石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頭痛,痰逆煩滿,筋脈拘急,手足麻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食後荊芥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末)2兩,石膏1兩(末,水飛過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2味,填牛膽中,用薄荷包,更用荷葉外包,於風道中掛,以清明節候入龍腦少許,滴雪水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嚼爛,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牛膽內者)1兩,白附子(炮)1兩,石膏3兩(碎,研),犀角屑1分,甘草(炙)半兩,丹砂(研)1兩,龍腦(研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研外,搗羅為末,次入研者和勻,以生雞蘇莖葉搗取汁,和蜜煉熟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後、臨臥茶清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、硫黃(研)、石膏(研,水飛)、消石(研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脈厥逆,頭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溫酒送下,1日2次。漸加至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1兩,半夏(漿水浸3日,切作片,焙)1兩,白附子(炮)1兩,木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壅盛,胸膈不利,攻擊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生薑汁搜和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用韭汁煮軟,切作片,焙乾)半斤,芎3兩,香墨(燒,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氣厥,頭痛,嘔吐痰涎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白麵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荊芥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半兩,天麻(酒浸,切、焙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白花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半兩,麻黃(去節先煎,掠去沫,焙)半兩,犀角(鎊)3分,槐實(炒)半兩,槐膠(生用)半兩,生梔子仁1兩,羚羊角(鎊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熱毒風攻身體,狀如蟲行,頭面腫熱,心神煩悶,面板斑點,旋生旋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粟米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,陰乾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至20丸,空心、臨臥用蔥白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,為末)1錢,半夏(湯洗7遍,焙,為末)1錢,膩粉(研)1錢,滑石(研)1錢,巴豆24枚(去心膜,以水浸1宿,研細,不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挾熱,痰盛溫壯,夜臥不穩。

炮製方法

上5味,先研巴豆令熟,次下眾藥末,以糯米粥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;瀉痢,米飲送下;取食,蔥湯送下;驚悸,薄荷、荊芥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2枚,白附子(炮)10枚,幹蠍(全者,炒)1分,牛黃(研)1錢,龍腦(研)1錢,丹砂(研)1錢半,雄黃(研)1分,天漿子10枚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風,壯熱瘈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,以丹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2-3歲兒,每服1丸;至10歲,服3丸,空心、臨臥煎金銀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全蠍(去毒,微炒)、白附子(炮)、五靈脂(去砂石)、蟬蛻(去土)、天南星(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、慢驚風,涎盛搐搦,嘔吐涎沫,神昏貪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煮米醋旋滴為丸,每1兩作40丸,陰乾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丸至1丸,煎生薑、荊芥湯磨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5兩(去臍,湯浸2-3時,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酒後痰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一半用生薑汁打糊,一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2兩(生用),白礬2兩(生用),寒水石2兩(生用),半夏2兩(生用),白附子2兩(生用),乾薑2兩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痰實結搏,咽嗌不利,咳嗽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八引《澹寮方》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1斤(端正者)。

功效主治

痰飲,酒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於平地上掘一窟,闊5寸,深1尺5寸,仍略搗緊窟中,次用剛炭於窟內簇起,燒過大半,除火去灰令淨,以煮酒1鬥澆之,將南星於其中,覆以瓦盆,用元土泥封盆縫,勿令透氣,1宿,早取出,用灑2升,水2升,和洗,切作片子,焙乾碾末,入飛過辰砂1兩,薑汁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又以硃砂1兩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至100丸,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八引《澹寮方》。

《活幼口議》卷十九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1錢,半夏(湯洗7次)1錢,白礬(枯)1錢,雄黃(細研)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痰多,哮呷喘急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煎熬皂角膏為丸,入少許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淡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口議》卷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半兩,井泉石(研)2兩,豉(炒)2兩,甘草(炙,銼)2兩,石決明(洗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目虛冷風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豬肝細切,拌和搗勻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良久黃連湯送下,臨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半兩,天麻半兩,白附子半兩(炮製),羌活半兩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麻黃3分(去根節),白花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黃),犀角屑3分,槐膠半兩(生用),梔子仁1兩,槐實半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毒風攻四肢,周身如蟲行,搔之不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別入膩粉1分,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,半夏(2味並去臍,用生薑自然汁浸3宿,細切,焙乾用)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白礬1兩半(研細)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痰飲,膈脘痞悶,嘔逆噁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搗羅4味為末,入白礬和藥,再研令勻,用生薑汁煮麵糊,軟硬得所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熟水送下,空心、日午、晚食前各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六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(炮裂),白附子1兩(炮裂),白礬(燒灰)半兩,皂莢子仁1兩(炒令黃),半夏1兩(湯洗7遍,去滑,以生薑1兩,去皮,同搗,灰令幹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痰,心膈壅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生薑、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八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4兩(湯浸,去皮臍),齊州半夏2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女上膈痰壅,頭目昏眩,咽喉腫痛;小兒驚癇潮熱,一切涎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焙乾,以生薄荷葉5升,搗取自然汁1大碗浸藥,焙,直候汁盡,搗羅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至10丸,生薑、薄荷湯吞下。小兒丸如黍米大,每服7丸至10丸,驚風,金錢薄荷湯送下;心臟壅熱,荊芥、薄荷湯吞下,食後臨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八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五引《小兒形證論》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去皮)1個,硃砂1錢,蠍半錢,輕粉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風,因赤體或浴,或變蒸,遂停留不去;因滯潮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面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粒,薄荷湯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五引《小兒形證論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四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大者,逐日換水浸5日,慢火煮5-7沸,切作片子,曝幹,麩炒令黃香)1兩,烏蛇(酒浸,取肉炙幹)1兩,白殭蠶(直者,麩炒令黃)1兩,天麻1兩,幹蠍(全者,擘破,炒黃色)3兩,白附子(炮)3兩,雄黃(研)3兩,琥珀(杵,研)3兩,麝香1分(研),牛黃(研)半兩,龍腦(研)半兩,丹砂1兩半(研)。

功效主治

風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研者外,搗羅為末,合研勻,幹瓷器收,密封勿令透氣,旋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荊芥、人參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分,天雄1分,白附子1分,半夏1分(湯洗7遍,去滑),水銀1分(於銚子內先熔黑餳半分,後下水銀,結為砂子,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天釣,口噤戴目,手足抽搐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生用為末,用槐膠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1丸,2歲2丸,以溫薄荷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細辛半兩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天麻1兩,半夏半兩(湯浸7遍,去滑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旋覆花半兩,芎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。頭目旋暈,肢節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荊芥、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(炮裂),桂心1兩,獨活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附子1兩(炮裂),天麻1兩,芎1兩,當歸1兩,麻黃2兩(去根節),麝香1分(細研),香墨半兩,牛黃1分(研入),鹿角膠1分(搗碎,炒令黃燥)。

功效主治

中攤緩風,無問老少,手足不遂,及破傷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,都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豆淋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半兩,天麻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幹蠍(全者,去土,炒)半兩,白殭蠶(直者,炒)半兩,藿香葉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手足不隨,筋骨攣急,行履艱難,口眼喎斜,時發搐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至10丸,空心、食前薄荷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(炮裂),天麻1兩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烏蛇肉1兩(酒浸,炙微黃),羌活3分,赤茯苓1兩,幹蠍1分(微炒),硃砂半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手足頑麻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硃砂更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羊血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2兩,半夏(湯洗7遍,焙)2兩,烏頭(去皮臍)2兩,草烏頭2兩,木鱉子(和殼)2兩,自然銅2兩,滑石2兩,乳香1分(並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偏枯,肢體細小而痛,言語神智不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醇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(炮裂),白花蛇肉1兩(酒浸,炙微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檳榔1兩,肉桂1兩半(去皺皮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獨活1兩,天麻1兩,麻黃1兩(去根節),硃砂半兩(細研),幹蠍1兩(微炒),膩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毒滑、魚肉及動風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溫酒送下;薄荷湯、茶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兩(炮裂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,去滑),皂莢根皮1兩(銼),白礬半兩(熬令汁盡)。

功效主治

膈上風痰,乾嘔,不下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生薑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溫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半兩(炮裂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幹蠍半兩(微炒),白花蛇肉半兩(酒拌,炒令黃),赤箭半兩,川烏頭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藿香半兩,膩粉半兩(研入),麝香1分(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中急風,牙關緊急,四肢強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研了藥令勻,以槐膠水煮令爛,和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薄荷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分(炮裂),膩粉1分(研入),白附子半兩(炮裂),半夏半兩(湯洗7遍,去滑),麻黃半兩(去根節),五靈脂1兩,幹蠍1兩(微炒),金箔30片,銀箔30片,槐子半兩(微炒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硃砂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犀角屑半兩,牛黃1分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中風,四肢拘急,心神悶亂,腰背強硬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,都研令勻,用醋1大盞,入藥末一半,以慢火熬成膏,次入餘藥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1丸,2歲2丸,3-5歲至3丸,以溫酒送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分(炮裂),硃砂1分(細研),水銀1分(以少棗肉,研令星盡),麝香1錢(細研),金箔2-7片(細研),銀箔2-7片(細研),巴豆3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風,痰涎壅毒,壯熱腹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搗羅天南星為末,都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兒,每服1丸,以暖水送下。取下惡物為效。2歲以上,加丸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半兩,天麻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膩粉半兩,牛膝(去苗)半兩,白殭蠶(微炒)半兩,羌活半兩,槐膠半兩,羚羊角屑半兩,防風半兩,幹蠍(微炒)1分,蟬殼1分,白花蛇1兩(酒浸,去皮骨,用肉,炙),麝香1錢半(研入),黑附子半兩(炮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角弓反張,口噤不語,四肢拘急;並腎臟風毒攻注,手足頑麻,一切急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以薄荷、生薑汁和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幹蠍(酒炒)半兩,白花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急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用膩粉半兩滾為衣,以粉盡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熱酒送下。衣覆出汗,避外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枚(及3分者,炮),地龍5條(醋炙),土虺蛇1條(去頭尾腸皮骨,醋炙)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,牙關緊急,口噤不開,口面喎斜,肢體弛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至5丸,生薑酒送下。稀蔥粥投,汗出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臘月牛膽匱者)3分,白芷1兩半,麻黃(去根節)1兩,防風(去叉)1兩半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芎半兩,天麻半兩,白芍藥半兩,桔梗(銼,炒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甘草(炙)1分半,乾薑(炮)1分,龍腦(研)1錢,麝香(研)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,手足麻痺嚲曳,或即腫癢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研外,為細末,和令勻,煉蜜為丸,如杏核大,丹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細嚼,以薄荷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;傷寒頭目昏痛,肢節疼者,薄荷茶送下,並吃2-3服尤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半兩(生用),白附子3分(生用),膩粉半分,龍腦1分(細研),烏蛇肉1兩(生用),幹蠍半兩(生用),麻黃3分(去根節),附子1兩(去皮臍,生用),牛黃1分(細研),麝香半兩(細研),硃砂3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中急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都研令勻,以酒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以豆淋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
《局方》卷一: 天南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1斤(每個重1兩上下者,用溫湯浸洗,颳去裡外浮皮並虛軟處,令淨。用法:酒浸1宿,用桑柴蒸,不住添熱湯,令釜滿,甑內氣猛,更不住灑酒,常令藥潤,7伏時滿,取出,用銅刀切開1個大者,嚼少許,不麻舌為熟,未即再炊,候熟,用銅刀切細,焙乾),辰砂2兩(研飛。1半為衣),丁香1兩,麝香(研)1兩,龍腦(研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上逆,胸脯煩滿,頭目昏眩,中酒嘔吐,小兒慢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研藥勻,煉蜜並酒搜和為丸,每兩作50丸,以硃砂末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爛嚼,濃煎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