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腹皮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5枚(細銼)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赤芍藥(銼)1兩,秦艽(去苗土)半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天門冬(去心,焙乾)3分,生乾地黃(焙)1兩,甘草(炙)3分,郁李仁(去皮)半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熱毒氣結燥,大便不通,壅滯氣悶疼痛,腰重脅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得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
《袖珍小兒》卷下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3錢,檳榔3錢,三稜(煨)3錢,莪術3錢,枳殼2兩,蒼朮2兩,甘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瘧疾,用藥太早,退熱變作浮腫,外腎腫大,飲食塞於脾胃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生薑皮、蘿蔔子、椒目同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小兒》卷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(銼)1兩,檳榔(煨,銼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防己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赤芍藥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桑根白皮(銼)2兩,木通(銼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身體浮腫,上氣喘促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(銼)1兩,大黃(銼,醋炒)1兩,樸消半兩,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白朮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食毒,心腹脹滿,時復嘔吐,不下飲食,大便秘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。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。

《古今醫徹》卷五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1錢5分,桑白皮(蜜炒)1錢,生薑皮5分,茯苓皮1錢5分,廣陳皮1錢,白朮(土炒)1錢,條芩7分,車前子2錢(焙,研),木瓜7分,大棗2枚。

功效主治

子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徹》卷五。

《經驗女科》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、五加皮、青皮、陳皮、姜皮。

功效主治

胎前浮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驗女科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五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1兩,前胡(去蘆)1兩,檳榔(煨)1兩,百部根1兩,陳皮(去白)1兩,枳實(麩炒)1兩,桑皮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麩炒)1兩,當歸1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上氣,喘急滿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紫蘇莖葉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炒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木通(銼)1兩,桑根白皮(銼)半兩,木香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腫滿,因宿有抑鬱,滯氣留結不散,變為浮腫,煩悶咳逆,惡血不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(銼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桑根白皮(微炙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汗後發喘,壯熱不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: 大腹皮湯

配方組成

大腹皮(銼,炒)3分,柴胡(去苗)2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半夏(湯浸去滑,生薑汁同炒幹)1兩,青蒿(童便浸1日,曬乾)1兩,白朮1兩,桔梗(炒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山梔子(去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勞,肌瘦盜汗,潮熱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,童便半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
推薦方劑